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新闻报道

入世后我国成品油市场规则要改写

日期: 2001-12-05
字体:
  加入WTO后,市场“游戏规则”将被改写,我国石油行业、尤其是成品油市 场无疑会受到剧烈冲击。然而,这种重新洗牌的竞争态势也将为我国企业壮大自身、 进军国际市场提供巨大机遇。   中国承诺在加入WTO后的过渡期内,成品油初始准入量为1658万吨, 并每年按15%的速率递增,至2004年1月1日取消进口配额管理;同时承 诺加入WTO后第一年即允许非国营贸易进口成品油400万吨,以后每年递增 15%,2004年重新审议该增长率。并且,按照规则虽然我国柴油、煤油和 燃料油关税可以维持在现有水平(各为6%、9%和6%)不变,但汽油和润滑 油关税要自2001年起从9%分别降至5%和6%。   在成品油分销方面:加入WTO1年后我国即允许外商以合资方式介入油品 仓储业务,2年后允许外方控股,3年后允许其独资经营,同时允许外商从事成 品油零售业务,5年后允许其从事成品油批发业务。     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曹晓(日旁加希)认为,规 则改写将导致我国成品油市场出现新的竞争态势。一是成品油进口专营的局面将 消失,即除了中石化、中石油和中化三家公司,凡是符合国家有关资质要求的外 商和国内企业都可以进口成品油,并且3年后不再有进口的数量限制。二是外商 将进入成品油分销市场,即打破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石油公司专营成品油批发的 局面。   新的竞争态势将给国内成品油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国家计委市场与价格研究 所研究室主任曹建军说,成品油价格竞争是边际价格的竞争,即少量的供求变化 以及价格起伏就能引起整个市场价格的相应波动。国内市场的这个边际量为总需 求量的5-10%。因此,即使是在目前汽柴油进口“封关”的状况下,在国内 占有绝对市场份额的两大石油公司,也要不时参照由走私、“系统外”竞争引起 的“市场价格”变化,而不能完全以自己的力量引导市场价格。加入WTO后, 随着成品油进口量的逐渐增加,“系统外”力量将大大加强,新出台的国内油品 定价办法将面临考验,国家最终将放弃从定价的角度来管理油品的做法,成品油 零售价格将随之市场化。另一方面,加入WTO后,壳牌等超级跨国公司有实力 且有意愿大规模进入我国成品油市场,国内一些大型贸易公司在利益的驱使下也 会寻求在成品油销售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强度会增加,两大石油公司面 临市场占有率下降的威胁。       但从长期来看,加入WTO对我国企业未尝不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在激烈的 竞争中,企业生产成本会逐步下降;开放的市场还将促使失去资源垄断地位的两 大石油公司参与国际竞争,促进获得相对平等地位的其他力量发展壮大,从而整 体提高我国石油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面对加入WTO后的机遇和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东华提出如 下对策:一是利用新技术,使原油开采成本降至10美元/桶以下。二是优化炼 油加工方案,降低原油采购成本和炼油加工费。原油配置向大型、高效的炼油装 置倾斜,使其开工率达到80%以上;同时优化炼油加工方案,使我国的炼油加 工费在短期内迅速降到亚洲平均水平。三是改革成品油调运模式,搞好成品油流 向优化配置,炼厂就近销售,降低流通费用。四是根据大型跨国公司的经验,改 革成品油销售体制,稳定发展批发业务,抢占零售市场,统一进货、统一配置、 统一价格、统一结算,促进市场目标的实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