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新闻报道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日期: 2007-11-05
字体:

重庆首届医药价格论坛发言

重庆市物价局局长 苑鲁

“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今后医疗改革明确了方向。认真研究医药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医药价格体系,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贯彻实施十七大精神,为努力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到2020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现就改革医药价格,进一步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我国医药价格形成机制的现状

医药价格形成机制是指市场、政府在医药价格形成过程发挥什么作用和如何发挥作用的内在规律与制度规定,是价格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具体作用方式,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关系到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医疗保险体制、政府管理体制等各个方面。因此,从价格管理方面探讨如何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对我国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我国现行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虽有其合理的方面,但仍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消费。

1.医药合业影响政府调控作用的发挥

我国目前实行医药合业经营的体制,医疗服务基本上由医疗机构提供,药品的80%左右由医疗机构销售,医疗机构对药品有15%的加成率,医疗服务价格与药品价格扭曲,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现象仍然突出。在“以药养医”机制下,医疗机构和制药企业都想把药价抬高,获得更多的利润。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对1998年以来的药品价格指数的统计表明,我国总体药价水平在逐年下降。但降价之后即出来了替代品种,医疗机构倾向于使用高价药,促使了药价抬升。虽然政府最高限价约束了医疗机构和制药企业最大化的追求利润,但政府价格调控作用明显被削弱。

2.市场调节没能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市场调节的作用是形成竞争关系,以合理的配置各类医疗资源。但截止2006年,我国30万个注册医疗机构中,医院有19246家,其中三甲医院只有647家,只占医院总数的3.4%。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比较集中,按优质优价的定价原则,这些医疗机构缺乏有效的竞争,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进一步催生了药品与医疗器械流通领域的不规范行为,对医药价格虚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国家医疗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国医疗卫生财政投入不足,医疗机构对药品的依赖程度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自负比重过高,医疗价格形成机制爱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的影响,不适应我国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需要。

4医药成本审核量过大,需进一步完善核算方法和体系

目前全国6000多家药厂、几万个品种规格药品价格由政府具体负责核定制定价格或指导价格。医疗服务与药品成本构成比较复杂,价格审核工作专业技术强,不同医疗机构和制药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构成不同,医疗服务与药品的成本、工艺、生产或服务过程成本的界定存在信息不对称,价格审核工作量过大,医药价格管理人员不足。目前国家正逐步完善医疗服务与药品价格成本调查、价格监测、价格普查等制度,逐步探索建立标准成本的核算方法和体系。

5医药价格监控困难

目前,我国从医疗服务与药品的成本调查、价格监测体系、价格检查监督体系与手段、价格监管的人员和技术手段都与快速增长的医疗市场不相适应,造成医药价格监控监管的困难。

二、完善我国医药价格形成机制的原则

1认真落实贯彻十七大精神,努力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十七大”明确提出建立基本卫生医疗制度,要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卫生事业公益特点在当前的具体体现。这也我们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的基本指导思路和重要原则。在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价格机制中,要明确医药价格政府定价与市场定价的范围、方法、管理与监管方式等。

2深化按质论价原则,形成有层次的医药价格体系

我国医药市场形成了不同的消费群体,医药企业也形成了不同的层次。我们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就要反映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差别,做到质价相符。因此,要进一步研究按质论价的具体程序、方法、机制,不断完善按质论价的医药价格体系。

3稳定医药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渐进的利益调整的过程。要从我国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兼顾各类主体的承受能力,考虑国际因素的影响,根据医疗卫生事业与技术进步的需要,逐步疏导医药市场多年来形成的价格矛盾,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分步调整,保证医药市场的稳定,为人民群众解决具体问题,带来真正的实惠

4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医药价格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在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中,既要保护医药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也要指导医疗机构采用适宜诊疗技术与治疗药品,不断减轻人民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三、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的建议

1科学合理确定药品政府定价或指导价范围

一是将处方药品纳入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范围,价格部门定期公布最高零售价格;二是民族药、中药饮片和医院自制药剂价格由省级价格部门确定;三是社会医疗保险不予报销的非处方药品,由市场进行价格调节;四是对特定企业生产的专利药品、原研制药品、国内首仿药和优质仿制药实行区别定价;五是天然药、中药、生物制剂、国家鼓励发展的其他药品,以及临床急需或质优的廉价药品,在价格上予以扶持。

2改革药品定价方式,理顺价格关系

一是保持药品合理差价比价关系,新上市的新药或专利药品要逐步参考药物经济性评价结果制定价格,替代品种要与代表品种进行对比,以代表品种费用为基础进行定价;二是对实行政府指导价的药品,限制流通环节的差价率,鼓励生产企业将药品直接销售到医院和零售药店;三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药品实行差别加价政策,鼓励医疗机构、零售药房销售质优价廉的药品;,逐步降低药品差价收入,为医药分开创造条件。

3完善企业定价药品的价格公示制度

一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定价要遵循合理成本、合理盈利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二是推行在药品零售外包装上明确标示价格,进行价格公示。

4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形成新的医疗价格体系

一是合理划分医疗服务政府管理与市场调节价格的范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按规定开展的特需服务及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二是对医疗服务价格浮动进行必要的控制,政府举办医疗机构可在政府指导价的基础上下浮,社会资金举办的非营利医疗机构可在规定的幅度内上下浮动;三是合理调整医疗服务的价格及比价关系,提高人力成本在医疗服务成本构成中的比重,建立完善人均住院费用、门诊费用等考核体系。

5完善医疗服务定价方式,促进医疗服务价格合理化

一是对医疗服务实行分级定价,拉开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的价差,拉开城市社区医院与城市综合或专科医院的价差,合理分流患者;二是逐步形成以病种、服务单元等为计价单位的定价方法。

6加强医药价格管理,维护市场秩序

要逐步建立健全政府定价药品和医疗服务的成本调查、价格普查和专项调查制度,形成药品标准制造成本的核算方式和体系;规范和公开价格制度的过程,强化明码标价工作,全面推行医院医疗服务与药品价格公示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等制度,建立医药价格监控与公示平台,提高医药价格管理的透明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