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8-10月份钢材价格的暴跌之后,国内钢铁企业和贸易商都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恐慌”心态笼罩市场。钢厂库存积压,流通市场疯狂甩货,减产、停产的现象大范围发生,部分钢材品种的价格从今年的最高点下跌了50%。11月中旬的价格低点已经严重超出了大多数钢铁企业的承受范围,亏损面不断扩大,在成本仍居高位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已经形成“超跌”。北京市场25mm螺纹钢价格一度下跌至3260元的最低成交价格,5.5*1500*C热卷价格跌至2800元的低点。
不过,为了避免正在影响全球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实体经济造成更多的伤害,11月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经济的政策。
11月9日,政府出台了十项扩大内需的政策,涉及资金达到4万亿。与之相配合的是金融政策的松绑,11月27日,“两率”大幅下调1.08个百分点。
在中央的带动下,各级地方政府也动员起来,据11月末的不完全统计,中央加地方的投资总规模达到了18万亿的水平。即便这种统计有一定的水分,投资总额即使仅有10万亿的水平,也会对钢材产生至少2亿吨的额外需求拉动。
12月1日上午,河北钢铁集团与铁道部运输局在石家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河北钢铁集团将向铁道部运输局提供100万吨铁路建设用钢材。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此前曾表示,根据测算,2009年的铁路建设需要钢材2000万吨。
另外,此次政策的实施还讲求一个字——快!总量达到1000亿元的中央直接投资要求在4季度就完全投放市场。尽管冬季天气寒冷,是钢材需求的传统淡季,但政策实施的力度之大、速度之快,还是迅速提振了钢材市场的信心。
在扩大内需政策出台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政策对钢材需求和价格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首先是钢材价格的跌势减缓,整个11月上半月,全国建筑钢材价格仅有150元的跌幅,热卷价格仅有200元的跌幅,与此前8-10月份每月接近1000元的跌幅相比,已经大大减缓。在11月中旬各地市场的价格相继触底后,从11月下旬至12月初,各品种钢材价格均呈现出程度不同的反弹行情。钢材市场心态也发生了根本改变,由此前的“恐慌抛售”、“谨慎观望”,直到目前的“积极介入”。伴随着流通市场的采购逐渐活跃,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重新复产,仅河北地区就有四成停产的钢铁企业复产。
除了刺激需求带给市场的利好外,此前钢厂的被动减产和流通市场的库存骤降,反倒成就了当前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成了推动行情上涨的又一个重要动力。据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市场监测显示,截至11月27日,北京市场的建筑钢材库存已经降至13万吨的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2强。
不过,从目前国内钢材价格的走势来看,行情的反弹过多的依赖于心里层面,即依赖于对后市的信心。
慧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