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5日09:41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人民网重庆4月4日电 产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如何让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重庆在这方面成效如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估组实地调研重庆环都市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情况,并举行新闻通气会。根据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18年,示范区八区GDP总量增长7.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均高于全市水平。在晒出成绩单的同时,也探索总结出了一些推动示范区建设的有效做法。
■成效
示范区八区GDP总量增长7.8%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批复我市环都市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作为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其中包括涪陵区、沙坪坝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铜梁区和荣昌区。
据了解,重庆是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是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也是全国重要制造业基地,在国家41个工业门类中,重庆占据39个。对此,重庆以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壮大一批新兴产业,落地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平台,落地建校一批专项政策。促使转型升级取得实效。
据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志强介绍,2018年示范区八区GDP总量增长7.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均高于全市水平。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18%,比全市高出0.17个百分点。市级以上科研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加到575个、651个,同比增长24.2%、27.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1.8%。
■探索
聚焦重点领域搭建多元化协作平台
据了解,示范区瞄准转型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行业龙头精准发力,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转型路径。
具体来看,在促进传统动能转化方面,长寿区运用大数据运用、智能化改造推动重化工产业转型。百年老厂川维化工在监控、信息等智能系统加大投入,企业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人工减少40%。
在产学研融合发展方面,涪陵区依托大企业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涪陵大型海相页岩气田高效勘探”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建成中国首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同时,示范区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互补性,挖掘工业产业开放合作潜力,探索良好合作机制和共同发展模式。永川区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新机遇,与德国共同规划建设中德(重庆)智能产业园,以高端数控机床为主导产业。同时,借助“西部职教城”品牌,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共建中德西门子国际学院,为园区储备提供大量智能装备专业人才。
荣昌区与位置毗邻、产业关联度高的四川隆昌进行产业合作,双方在荣昌区荣隆镇合作共建“荣隆工业园”,发展机械加工、食品工业、生物制药等产业集群,该园区目前已经入驻100多家川渝两地企业,年产值突破40亿元。
■实践
推进五方面100余项重点转型任务
新闻通气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振兴司原司长、评估专家组组长周建平介绍,评估专家组一行实地调研了涪陵区和永川区,重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重庆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平台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突出产学研融合发展,如涪陵区注重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永川区校企合办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发展“产城融合”与“产教融合”等等都是值得推广的实践经验。
据介绍,评估报告估计将在今年6月公布,评估结果将划分为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等四个档次。其中,优秀者将获得更多政策倾斜和预算支持。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志强表示,接下来,示范区建设将在创新驱动、园区发展、产业合作等重点领域探索实践,更加注重创新成果转化、更加注重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更加注重产城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区域产业合作。
同时,按照《重庆环都市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实施方案》既定规划,着力推进示范区八区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园区建设、绿色发展、营商环境等五方面100余项重点转型任务,加快推进一批创新链整合、重点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及企业创新创业能力项目。
此外,还将依托智博会、西洽会等重大展会,大力开展精准、专业招商,加快引资引智引创新资源,不断激发示范区产业发展活力,为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当先锋、打头阵、树标杆、做示范。
(人民网2019年4月5日 记者胡 虹 荚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