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资、外资医院再增两所南京医疗市场资本躁动

民资、外资医院再增两所南京医疗市场资本躁动
“我什么时候看病才能不发愁呢?今年国家的财政紧缩政策可能会减缓医疗的改革步伐,那岂不是还得要我多吃几年贵药。”刚从南京一所大学退休的张老教授从城南的一家三甲医院出来,手里拎着一袋药边走边自言自语。其实,张老的担心有点多余,目前南京医疗市场上异常活跃的资本却让一些曾认为是“大佬”的三甲医院院长们有点心慌。业内认为,全国范围内外资进入医院领域的大局已不可逆转。随着我国医院对外资进入承诺的时间表一步步推进,南京医院领域的资产面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有专家表示,与之对应的药价虚高,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将逐步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甲医院再添“三兄弟”
“我们要在江北、仙林再引进民资、外资,各建一所大型综合医院”。在南京市“深化卫生改革工作推进会上”卫生局局长陈天明表示,今年南京市卫生改革将加大步伐。
据了解,随着江北、仙林地区经济发展增速,人口日益增多,周边地区因为一直没有一所上规模的大型医院而“头疼”。陈天明说,近年内将在这两个地区各建一所大型民资、外资医院,位置分别在泰山新村附近和仙林大学城,两医院规模均在800~1000张床位。
另外,除了在建的明基、同仁两大民营医院外,去年底南京国信与南京医科大学签定协议在南京医科大学江宁校区建立一所大型医院。据南医大相关人士透露,该医院总投资4亿多元,总床位近1000张,这也就意味着又一所规模相当于三级甲等的医院将在江宁竖起。至此,南京市区民营医疗机构已达628家,其中民营医院48家,中外合资医疗机构3家。陈天明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大力扶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形成主城区以国有医疗机构为主,主城区外有四五所大型民资、外资等社会医疗机构的多元化格局。
资本市场异常活跃
据相关消息,目前国家所采取的金融紧缩政策并没有影响到各路资本进军南京医疗市场。来自国内外的各类资本进入南京医疗领域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陈天明这样概括南京医疗竞争的现状:“如果说过去的2003年是南京医疗行业动荡不安的一年,那么2004年将是刺刀见红的一年。”
目前,除了明基、同仁、国信外几大医院之外,一些境内外资本和民营资本也纷纷各显神通进入南京医疗市场。据了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附属医学院以及英国、西班牙、韩国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资本正在积极地与南京的一些医院等机构频繁联络。上月底,新加坡一投资考察团来“参观”了南京地区的几家著名三甲医院,最后虽然没有什么结果,但南京市卫生局的相关人士认为,其目的是不言而喻的。
与此同时,被称之为中国医疗最具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华源集团也正在与南京市属某三甲医院密切接触。该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几次的约会之后华源已经显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准备参与该医院的改制。此外,华源集团的“老冤家”上海复星实业等国内的资本玩家也频频向南京各大医疗机构抛出绣球,在各路人马纷争之中以求屯兵金陵。
普通医疗市场如七月的南京,热得烫手。与此相对应的高端康复理疗市场也开始刺刀见红。上月底,南京古南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南医大二附院将五星级酒店的服务和三甲医院的技术相结合,开办了一所高级医疗保健咨询机构。目标人群锁定了在宁外籍人士和私营业主,为其提供健康咨询和相应的诊疗活动。该机构总经理邱舒告诉记者,开张不久后该机构已经受到其客户群的密切关注。邱舒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在该机构达到一定的规模后服务范围将辐射到南京都市圈的各城市,进行连锁化经营。据相关消息,南京其他三甲医院和一些资本机构也正在积极采取相应的战略进军南京高端医疗市场。
医疗有望成为资本追逐新热点
面对南京医疗市场如此火爆的场面,江苏省卫生厅医政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江苏省医改的目标就是要鼓励、支持、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境外资本兴办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机构。”
去年底,南京市制订了对于民办医疗机构,对举办数量、设置区域、办医类别都不作限制,具有与公办医疗机构同等的地位。自此,外资、民资与国有资本取得了相应同等的地位。今年初,南京市卫生局长陈天明曾宣布,要坚持以市场为手段进行医疗机构的兼并重组。鼓励民资、外资举办大型的高水平综合医疗机构和高精尖的专科医疗机构以及专门为来华商人、外籍人士提供医疗服务的高档次医疗机构,从而尽快改变南京市民办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中所占比重较小的状况。
“南京医疗资本市场的如此活跃应该与中国医疗体系改革有关。”南师大商学院赵仁康教授认为,由于医疗体系改革的根本在于“医药分离”,医院的收入方式、药品利润和流通竞争都将因此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老百姓看病难,药价虚高等问题将被逐步解决。南京医科大学一位资深专家说,“以医疗体系改革为界,20年前历史上最会‘做’药的企业,在未来10年将变得最不会‘做’药。因为旧有的规则将被完全重新定义。”
赵仁康预测,继房产、网络、药品、传媒之后,市场竞争很不充分的医疗服务业有望成为境内外资本追逐的下一个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