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

内蒙古皮革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日期:2005-06-29
  牧业产业化在使千千万万的牧民云集在龙头企业麾下的同时,还塑造了“草原产业”及其品牌簇群,令数以亿计的消费者记住了———
  乳品业:率先冲出“伊利”,紧接着是“蒙牛”,而且都获得了消费者认可,去年的销售额已分列业内的第一和第三。在两大龙头企业带动下,内蒙古自治区的奶牛存栏达到了200多万头。去年,全区鲜奶总产量达到490万吨,居全国第一。
  肉业:“草原兴发”做出了肉鸡品牌、“塞飞鸭”做出了肉鸭品牌,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小肥羊”把餐饮连锁做到全国各大城市,“草原兴发”控制的优质羊肉资源几乎囊括了我国北部。同样,由于龙头企业的提升,内蒙古去年羊肉产量达到60万吨,也居全国第一。
  绒业:“鹿王”已经唤起消费者对羊绒这个“纤维钻石”的热爱,“鄂尔多斯”更显王者之风,已经“温暖全世界”。两大企业下面,还有150多家羊绒加工企业星罗棋布。毕竟,内蒙古自治区稳定产绒5000吨左右,占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去年内蒙古绒产量5552吨,还是居全国第一……
  可以说,乳、肉、绒等草原产业的市场份额和草原品牌的市场号召力是内蒙古的骄傲。但遗憾的是,畜产品中惟独皮张这一块,与产业化运作、规模、品牌等等还是“两张皮”。
  内蒙古自治区皮革产业之所以成为畜牧业产业化“木桶”中的一块“短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原料品质弱势对皮革产业化影响最为直接。在羊皮生产上,由于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和科尔沁草原上“茅针”草生长普遍,这些地区生产的皮张有的存在“茅针眼”。尽管目前制革技术已经取得突破,可以用胶粘修整制成压花或印花皮,但因增加制革难度和成本而不被企业所欢迎。牛皮因地区气候寒冷造成张幅较小,胶原纤维编织较松。与中原地区和国外进口牛皮相比,成革率大打折扣。这些皮张只能加工中低档产品,自然引不起加工企业的兴趣。
  内蒙古自治区年产牛、羊皮近4000万张,多年来却没有形成一个相对专业的交易市场。皮张成了牧民出售牛羊肉的副产品,由小贩在屠宰点门口零散收购,既吸引不了直接用户,也满足不了批量加工的需要。由于气候特点和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影响,牲畜出栏季节性较强,绝大多数皮张在每年的7月中旬到11月底集中产出。原料不能均衡供应,使得加工企业只能在这一时期投入大量资金收购原料,影响资金周转,一般企业也难以承受。
  制革项目不仅投入大,技术要求更高,设备性能和操作技术、化工原料的应用都会影响皮革质量。内蒙古大量的皮革企业倒闭,应该说,没有及时进行技术更新、产品换代是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原有的龙头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被市场淘汰后,新的加工企业也没有在重点扶持下建立起来,形不成产业拉动,结果只能眼看着在全国名列前茅的皮张优势付诸东流。
  资源并不丰富的河北、浙江、广东等地把皮革做成大产业,对已经成功运作了“草原产业品牌集群”的内蒙古触动是很大的。皮革产业的开发已经引起了内蒙古各级领导和企业家的高度重视,一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有关部门以及巴彦淖尔市、通辽市和乌兰察布市已经组团,到皮革产业发达地区当起“学生”。
  “不再给牛羊穿背心”已折射出内蒙古谋划皮张产业化的博大构思。过去,一些牧区为了保护牲畜皮张不被草扎虫咬,在出牧时就用纤维袋子裹在牛羊腹部。全区各地把改善畜产品质量和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农牧民规模化养殖,四季性出栏,同时着力解决病害和自然危害给皮张带来的损失。尤其是实行“种子工程”以来,加快了肉牛、肉羊品种改良,进一步提高了皮张质量。
  据调查,虽然在锡林浩特、达拉特、乌兰浩特的畜产品交易市场上,皮张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并分别处在内蒙古皮张产量大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但毕竟还没有成为区域性皮张集散地。只有把这几个交易市场列入产业化扶持的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服务功能,放宽准入条件,吸引外地客商和当地商贩进场交易,才能为培育加工企业创造条件。
  拥有发展皮革产业巨大潜力的内蒙古,最现实的选择应该是借梯上楼,借助国内大企业已经成熟的技术、成型的品牌发展自己。无论是以资源招商,还是以商招商,大抵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内蒙古自治区乳、肉、绒等知名企业在区外的扩张,有的案例基本就是“零成本”————人家把厂房都替你建好了,只等你导入理念、品牌、资金组织生产就行。看来,该是换位思考的时候了。
    来源:经济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6号    邮编:401121    电话:023-67575000

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12325    易地扶贫搬迁咨询电话:023-67575148    虚拟货币“挖矿”投诉举报电话:023-67575292

渝ICP备08000498号-10    网站识别码:5000000043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