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重庆市地房局相关部门向众多房企发放调查问卷,对房企的资金情况和上半年盈利情况进行摸底。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这说明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密切关注到,重庆房企今年的资金情况非常吃紧,“摸底”是为曲线“救市”做准备;事实上,由于近年宏观调控的银根紧缩;房企缺钱,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
这个被认为利润率高于其他行业的丰饶之地,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资金困境,以至于有观点认为,楼市已经“穷”途末路?
9月4日,地产同学会再聚首——探寻房企资金秘密,以及金九银十时分的房企命运。
有一个关于火鸡的故事。
火鸡某某,每次主人开门必喂食于它。天长日久,某某以为“开门喂食”即为人生常态了;孰料某次主人开门,它欢天喜地而去,等来的却是一把屠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对于一些轻易的得到,都要保持警惕和清醒;房地产是一个资金密集、高水平、高智商人才密集的行业,这么简单的道理,谁会不懂得?
看看吧,坊间从未清净过。然众声喧哗,所为几何?扩张——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房价——涨跌无常,雾里看花;资本——它总是贪得无厌。
或许正如嘉宾说言,其源头,在于“佛家所言的‘妄’也。”又或者是,“拥有得越多越好,越多越好……”不想世间万物,皆有时。
花开有时,花落有时。
缺钱,还是缺“现金流”?
经典语录:
“房企缺钱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
“穷途未必末路,只是“穷”途“危”路而已。”
主持人:宏观调控银根紧缩,从年初开始,楼市成交平淡已经持续了大半年时间。种种迹象表明,房企的资金如“无源之水”,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李宏伟:房企缺钱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接近“穷”途末路。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中小型企业,部分企业资金链已近乎崩盘的边缘,若房市继续疲软,处境将相当危险。
赵宜胜:临界点到了,但重庆房企实际上是最不缺钱的,缺的只是现金流。为什么呢?因为手上土地含金量高,随即转手即能套现赚钱。
李宏伟:大企业日子也不好过,包括上市公司。股价几乎全线腰斩,大多数企业经营现金流枯竭,从中报数据来看,41家房企负债水平高于50%,某些地产巨头负债率也在70%警戒线之上。
陈来伟:房企从来都是缺钱的,用35%的自有资金做100%的生意,哪有不缺钱的道理?看一个企业是否缺钱不要看负债率,要看短期债务。目前开发商不是真缺钱,只是需要现金流来渡过难关。
赵宜胜:穷途未必末路,只是“穷”途“危”路而已。
怨自身?怨市场?
经典语录:
“错就错在,将非正常时期的房价和市场,看作是常态”。
“利令智昏,这就是佛家说的妄吧”。
主持人:企业资金情况是非常隐蔽的,但还是有消息和传言显示,部分企业正在拆东墙补西墙,四处举债,造成如此困境的原因是什么?
李宏伟:各有各的缺钱,各有各的不幸。宏观调控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去年的狂热中丧失了理智,好大喜功过快地扩张;对于土地的疯狂追逐,不少企业还停留在以土地运作来达到企业增值的手段。
陈来伟:企业自身不是主要原因,如果不是政策调控和市场低迷,扩张是正确的。本质原因在于宏观调控的“一刀切”,以及市场消费信心的受挫下滑。宏观政策对房地产的影响太大了。
李宏伟:错就错在,将非正常时期的房价和市场,看作是常态。
赵宜胜:从2005年开始,楼市就步入一个投机时代,市场和自身都有原因。房企以前的资金来源有两个,一个是银行信贷,一个是销售回款,现在两条腿都被宏观调控给切掉了。
陈来伟:要坚持三个月不卖房是可以的,坚持6个月呢?因此今年5月份后就有了“明折”,企业在自救,在自我调整;目前重庆市场的信心回归很明显。
赵宜胜:今天回头去看,房企该承担的责任就是利令智昏,这就是佛家说的“妄”吧。
破局?变局?
经典语录:
“现在的时期对开发商来说也许是最坏的,对买房者却是最好的”。
“最不可取的就是使用非法贷款,无异于饮鸩止渴”。
主持人:现在各方都已经关注到房企的资金困局已经步入“危情”时期,受现金流压力影响,9、10月份还有大幅度降价吗?
李宏伟:有些企业现在不惜使用高利率的非法贷款,也不调整价格,看来不到保命的时候,房企是不会降价的。这个最后的期限很可能就在9、10月份出现,也是购买者趁机抄底的好时机。
赵宜胜:以调整价格来破局,以加大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来变局,然后就是等待,在保障性住房对市场的实际影响显现后,明年很可能会有新一轮需求的爆发期。所以现在的时期对开发商来说也许是最坏的,对买房者却是最好的。
陈来伟:天下雨了,被迫打伞。降价是一种主动调整的行为,但是不会大降了,成本已经见底了。尤其是中小企业所开发的中低价位房,也可以说正是这些企业的存在,让重庆的房价一直保持着稳定。
李宏伟:如何突围,这个时候最不可取的就是使用非法贷款,无异于饮鸩止渴。
陈来伟:就宏观调控在各地的实施中,能否对50强企业增大旧城改造力度?二是能否对中小企业增大旧城改造的回购?这是很多企业的期望,破局与变局,尽在今年。
场外连线
搜房网友 剑走偏锋
现在不是房地产缺钱,几乎每一个行业都缺钱。房地产这样,汽车不是这样吗?
和全国其他城市相比,重庆楼市一直是健康的,房价没有背离价值规律。
我认为改变困境最重要的是消费信心。应该有一些积极的言论和分析,来帮助购房者看清重庆楼市自身的特点和未来的增长潜力,既有利市场,又有利于消费者。
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