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低迷和美国经济受次贷危机影响的背景下,国际原油期货投机炒作开始降温。国际油价在7月11日创下每桶147美元的历史新高之后,年内突破每桶200美元的预测曾让人为之捏一把汗。然而,市场似乎跟人们开了一个玩笑,当油价攀上这一历史高点后,便迅即掉头向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飞流直下三千尺”,跌至目前每桶107.89美元。
当下国际油价的调整,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印证了那句古老的格言:“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面对国际油价的深度调整,谁也无法说清此轮油价下调的终极位置会在哪里。从理论上讲,当交易者对市场前景有较大分歧时,多空双方就会形成平衡;当交易者对市场前景预期一致时,油价走势就会暴涨或暴跌。我们之前看到了一致性预期之下油价的暴涨,而现在则看到了一致性预期之下油价的暴跌。市场正在并最终证明,投机行为有助于发现价格,但却无法长期制造高价格或者低价格。长期来看,决定国际油价的基本因素依然是供给和需求。
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涨跌轮回可以看出,由于美国经济受到次贷危机的拖累,国际资本必然要寻求新的获利目标,其集中涌入原油期货交易市场便顺理成章。但投机资金过多地集中于原油等商品要素市场,本身就暗示着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较难找到逐利的实体经济投资领域,这是经济发展面临调整的一种信号。
近年来,我们一直为高油价所困扰,而当油价步入跌势之时又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一个普遍的担忧是:那些在高油价背景下形成的改革思路,诸如国内能源管理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等是否应该随之而改变?毕竟,高油价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危机和挑战,还有一种推进国内能源改革、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力量。
事实上,油价下跌最直接的结果是强化了国际资本对美元的信心。这种“跷跷板效应”无助于我国经济发展所迫切需要外需的全面复苏。因此,从全面和理性的角度讲,我们应以审慎的态度对待此轮油价的下跌。
目前,我国能源改革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应坚定不移地按照产业结构调整的既定方针行事,充分利用好国际经济的调整机遇,坚持不移地推进能源管理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层级,这样才能为经济下一轮的高增长积聚力量。
中国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