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部门动态

中国化肥市场刮降价风

日期: 2008-10-06
字体:

    伴随着国家新的出口关税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化肥市场各种成品化肥价格开始持续走低,短短半个月时间,价格下降300—500不等。化肥价格从疯狂走高到今天的回落,在受国际市场化肥价格起落的影响之外,无疑与国家相继出台的化肥出口关税政策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
  
  自2007年的9月开始,化肥价格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但是彼时价格的焦点是涨价,至10月份,短短一个月时间,各种肥料品种价格以500元/吨左右的幅度上涨,为业内惊叹;时隔一年的9月,化肥价格重新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而此时价格的焦点已成为'降价',近一个月时间,尿素与磷铵价格也平均下降了500元/吨左右!
  
  在9月1日,国家新的化肥出口关税出台之时,众多农资人已经意识到,国家控制化肥出口的决心已不可动摇,但是人们曾乐观地预测,化肥价格下滑到去年春天的价格尚待时日,且由于成本的支撑,尿素价格下降到2200—2300元/吨几乎就应是极限,磷铵价格再下降200元/吨左右也该到顶头。然而仅仅半个月时间,尿素价格从前期2500元/吨市场主流批发价,下跌至2000元/吨左右,据悉目前山西某尿素已降至1900元/吨,同时磷酸一铵跌至3200元/吨主流批发价,64%的磷酸二铵跌至4000元/吨左右,均下滑500元/吨上下。受氮肥、磷肥价格下跌的影响,复合肥市场也陷入低迷。
  
  近期,一些大型生产企业的率先连续降价无异于在市场扔了一枚重磅炸弹,整个市场一片恐慌。各大小生产企业纷纷紧随其后,全线降价,令市场信心遭受巨大挑战。再过十多天就是大部分地区市场化肥销售的高峰期了,然而,相对于往年,今年的市场启动更加滞后。上坡路好走,下坡路难行,市场永远是买涨不买落。此次化肥价格下落究竟要落到那个尺度上,究竟什么时候能明朗,谁也说不好,现在大家唯一能做的就是观望和等待。
  
  降价风起,恐慌的不仅仅是流通企业。市场下行,竞争者众,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的矛盾再一次将生产企业推到了风口浪尖。毫无疑问,在这种市场行情下,难受的也不仅仅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的持币观望,加剧生产企业的恐慌心理,而生产企业率先大幅降价,是导致市场连锁恐慌的重要原因。
  
  首先,受去年市场利好的影响,无论是尿素、磷铵,还是复合肥,产能都在膨胀和释放,供过于求的形势更加严峻,现在出口的大门被彻底关闭,已释放的产能要在国内进行消化,竞争不可避免,价格竞争必然要成为此轮竞争的主要内容。而价格竞争的直接结果必然导致企业利润的缩减,再加上受化肥价格上涨的影响,农民春季用肥量普遍减少了30%,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秋季销售的形势也不容乐观。销量降低,利润减少,如果国家没有政策的松动,企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不可避免要过起'节衣缩食'的日子。
  
  其次,市场的滞后性使得企业面临亏损危机。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无论是成品化肥还是原材料,都有不同程度高价位产品库存。虽然近期硫磺、合成氨等原材料价格有所下降,但是企业目前、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的成品化肥均会受高价位的原材料成本的影响。一些生产企业购进的原材料,如硫磺基本是在5000元/吨时购进,合成氨在3900元/吨时购进,一些流通企业64%磷酸二铵在4600元/吨时购进,尿素在2300元/吨时购进,而现在的市场价格仍在持续下跌,使得业内人士对市场后期走势均不看好。湖北大峪口市场部经理李竹林说,价格传导具有一定滞后性,但是市场不承认滞后期,只要今天硫磺价格下降,明天磷铵价格就得下降。如此价格走势之下,成品化肥滞销,资金、库存以及原材料成本重压都难以消化,企业限产已不可避免。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时,限产总好过于机器的开开停停,企业停车损失更大,但是一星期不走货,企业库存就难以承受。重压之下,企业利润就不要想了,接下来面临的生存困境将是企业更大的难关。
  
  化肥价格的持续下降,让农民在连续上涨的高价肥中找到一点喘息的空间,这算是达到了国家痛下狠手、控制出口的目的。对于农民来说,价格下滑,也许就成为了农民恢复种粮积极性的一点春意吧。其实早在新的关税政策出台之前,市场就发出要回归理性的呼声。但是国际市场接踵而至的涨价浪潮,冲击着脆弱的中国化肥产业,面对九亿农民的疾苦和随之而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在市场尚未找到理性回归的轨道之时,国家政策的大刀也迫于无奈义不容情地挥下。
  
  客观地说,政策的出台在保护国内资源,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得到了化肥行业的充分认可,大多数企业对于政策表示了顾全大局的赞同。但是同时也有企业提出,就目前而言,化肥行业说到底仍是一个政策性行业,高关税政策是否将成为常态也将成为行业持续关注的热点。因为目前国内市场氮肥与磷复肥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家既然没有在行业发展方向上进行政策性引导调控,那么在平衡国内供需关系上是否也应该适当灵活,采取配额制等方式适当放开出口,以一定的过渡期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帮助行业找到理性发展的轨道。
  
  有业内人士提出,只有让企业、行业与农民、农业发展都受益的环境才是正常的市场环境,产业发展不能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保护农民利益也不能以牺牲产业发展为代价,任何牺牲都是国家的损失。目前农民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化肥价格的上涨所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低迷以及结构性的通胀压力无不有着必然的关系。

来源:生意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