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坎坷的“商标”之路
何晓东
重庆算不算名城?回答是肯定的。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巨型地图上,中国只标出了北京、上海、南京、重庆四个城市,凭此,足以证明重庆的知名度已经超越了西部和国门。重庆有独一无二的自然风貌,真山真水举世罕见,两江夜景美不胜收。从地域文化来看,悠远的巴人精神、钓鱼城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等,使她具备了与众多南方城市迥异的阳刚之气,浪漫而朴实,酷烈而壮美——无愧于名城称号。但代表重庆这座名城的经济名片——名牌产品及驰名商标,却与重庆这坐城市的地位不尽相符。
商标监控师在纳闷
马燕飞是一个执着的人。几乎每一周,他都要重复着相同的事情,查看国家商标局的商标公告,然后找出被抢注的重庆商标,免费的告知这些企业,让企业积极防护。
“我不想说我到底是不是在为重庆的品牌做贡献,我只是想让外地人尽量少、最好是不可能成功抢注重庆的牌子。”
“但也有一些函件去后犹如石沉大海。”马燕飞说,上次给经开区一家公司去函,告知对方的商标被别人抢了,结果对方回了个电话,听说要交答辩费,对方立即挂了电话,后来就没有下文。“真不可思议,作为品牌的唯一法律载体,这些企业如此不重视。每个月这样的情况大概占六成左右吧。”
知名商标遭恶意抢注
商标是企业品牌依存的基础。然而截至目前,我市拥有的许多知名商标遭遇恶意抢注,重庆企业不得不咀嚼名牌不设防酿成的苦果。
来自权威部门的数据:直辖八年以来(2006年的数据暂无法统计),重庆市现有注册商标2万余件,但在广东省,一年的申请量就超过了这个数。相比成都,重庆人的商标保护意识就落后了一大截。今年7月中旬,大家都知道刘翔跑出12秒88的成绩,最后还是成都人灵光,申请了“12秒88”这个商标。没过多久,网上就有人开价百万,收购这个商标。
据了解,“宗申”、“力帆”成了润滑油品牌;“冷酸灵”被合肥一企业抢注,竟成了牙刷商标;“小天鹅”被成都一家企业抢注后,成了火锅底料商标;还有外地人“傍”上“嘉陵”,抢注“佳菱”摩托;更离谱的是,“登康”成了卫生巾品牌。商标流失严重,成了重庆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资料显示,重庆有注册商标的企业约占各类企业数的2%,在有注册商标的企业中,大多只有一件或几件注册商标,拥有百件注册商标的企业仅10家左右,与国际大企业相差甚远。如日本丰田公司先后在世界100多个国家注册了1万多件商标。
“保护重庆的品牌刻不容缓。”重庆市工商局有关人士指出,由于目前审查机制的原因,恶意抢注商标几乎都能通过。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抢注名牌和真假难辨的合法伪名牌。这位人士还开出了预防“药方”:多注册、多门类注册、通过注册联合商标,构筑商标群来保护自己的产品。
渝商脑袋正变“圆”
“过去,重庆企业比较忽视品牌。”重庆市质监局局长张宗清在一次会议上回忆说,不少重庆企业在认识上存在着一个误区:好酒不怕巷子深,产品只要质量好就行了,花钱进行品牌宣传得不偿失。
在多种场合,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会长、以重视知识产权、重视品牌为榜样的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告诫重庆工商界人士:“要重视品牌建设。”在前不久召开的重庆餐饮企业品牌研讨会上,他再次用幽默的语言表示:“重庆企业家,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望路;多重视品牌建设,想办法把‘方脑壳’整圆一点。”
重庆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正在逐渐迈步。重庆市社科院企业研究所所长王秀模说:“从32.4亿元到46.18亿元,再到52.3亿元,最终达到今天的80.2亿元,‘长安’品牌价值的逐年攀升,充分证明了品牌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说明我们的企业开始从忽视品牌到重视品牌。”
来自重庆市质监局的资料显示,现在长安、嘉陵、庆铃、力帆、宗申、太极、诗仙太白、冷酸灵、重啤等一大批品牌企业开始崛起。数据显示,从2001年“中国名牌”评选活动开始以来,重庆市累计已有15个品牌产品荣获了这一称号,并确认了676个重庆名牌产品。
重庆市工商局商标处透露的数据表明,重庆直辖以前,重庆没有一件驰名商标,而从1997开始,已有“嘉陵”、“长安”、“TAIJI”(太极)、“冷酸灵”等商标先后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到目前为止,重庆市以14件中国驰名商标位居西部第二。
重庆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透露,重庆部分有特色的名优产品,应积极做好地理标志的商标注册和商标保护工作,不能局限于所谓的“原产地域”保护。目前,重庆已经形成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地理标志农副产品,如“重庆火锅”、“永川豆豉”、“石柱黄连”、“合川桃片”等,可采用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办法进行整合。
重庆品牌走出巴山渝水
如今,长安、嘉陵、力帆、宗申的汽车、摩托车已经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走进了五大洲市场;
如今,涪陵榨菜等山城市民的佐餐小菜,被推向了大江南北的各个角落,现身于欧美、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超市……
如今,质量至上、品牌至上已成为重庆企业的共识,打造自有核心品牌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方向。而不断推进的名牌发展战略,则已成为打造我市支柱产业的助推器、壮大名牌产品群体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的发动机、推进全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增压器。
2006年二季度初,重庆市工商局召开的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新闻发布会透露,2005年全市注册商标2460件,2006年1-3月全市共注册商标974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7%。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3月底,全市共有注册商标2.3万件,其中著名商标250件,驰名商标总数达13件(目前已达14件),在西部地区名列第二。根据“商标立市,品牌兴市”战略发展步骤,全市注册商标总量将明显增大,到2010年将达4万件以上;著名、驰名商标明显增多,到2010年著名商标总数将达400件,驰名商标总数将达25件以上。
而重庆的各个区县对品牌建设也逐渐重视。今年初,九龙坡区政府召开了驰名、著名商标表彰大会,对该区2005年被新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建设”商标所属建设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奖励50万元;对2005年被新认定为重庆市著名商标的“骏逸”、“沁园”、“图形”三个商标所属企业各奖励10万元。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小若也表示,企业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今后5年内,高新区将培育中国名牌产品5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4个以上、国家免检产品3个以上、重庆市名牌产品20个以上、市著名商标2个以上。
张宗清说,我市名牌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重庆产品总体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争取再创10个左右的国家级名牌产品、3-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培育具有重庆特色的名牌产品150个,形成10-15个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名牌产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规模扩大1-2倍;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占全市工业总销售产值的比重达30%以上。“到那时,会有更多的重庆名牌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多的重庆企业将因此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