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企业:愿度优惠换价格放开

优惠政策获利不大
多年来,为了保证化肥价格的平稳,国家一直给化肥企业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
一是税收优惠。据了解,2005年化肥产业免征增值税46亿元,其中氮肥35.5亿元,磷肥4.3亿元,钾肥0.4亿元,复混肥4.8亿元。二是原料优惠。主要包括大型化肥企业所用天然气享受国家计划内价格。据了解,目前大型化肥企业所用天然气价格是每干立方米900-1000元,仅相当于市场价的一半。三是电力优惠。以湖北宜昌为例,当地中小化肥企业用电为0.29元/千瓦时,远远低于当地0.43元/千瓦时的均价标准。其他省份也同样如此。综合来看,化肥用电价格平均低于其他工业用电价格0.15元/千瓦时。从目前的用电量来算,化肥产业每年享受着国家80亿元的电力优惠。四是铁路运输优惠。化肥铁路运输执行2号特殊优惠价格,每千千米费用25-30元,免征铁路建设基金,而普通固体化工品运价约为每千千米费用100-110元,如此的优惠运价加上免征的铁路建设基金,全化肥产业每年享受总计近50亿元的超额优惠。
“从这些数据来看,国家每年用于化肥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上的费用十分可观。但是很多情况下,这些优惠政策带给化肥企业的利益并不大。”一家大型化肥企业的老总这样说。
首先是政策难以落实到位,有的变相成为相关部门的权力。据有关化肥企业介绍,目前大多数气头尿素企业的计划内天然气都很难有保障。四川等省天然气管理部门甚至明确提出,尿素企业计划内用气每年要削减20%。而铁路运费优惠就更别提了。现在铁路运输十分紧张,许多化肥企业为了如期弄到优惠车皮,不得不另外再花一笔钱去买。
其次就是优惠政策带来不公平竞争。陕西农科化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科成说:“目前并不是所,有的化肥企业都享受了同等的优惠政策,因此生产成本也不一样;从而人为地带来不公平,对大家的积极性是一种打击。”
再次就是优惠政策带来浪费。目前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化肥产品和原料的迂回运输。几乎在任何一个市场,我们都能看到全国所有品牌的化肥,特别是复合肥表现得更明显。湖北新洋丰肥业公司董事长杨才斌说:“目前有很多复合肥企业从原料产地把氮磷钾各种原料产品买回去,加工后再将产品卖到原料产地。湖北的复合肥卖到江苏,江苏同样的复合肥想方设法进入湖北这样的事十分常见。化肥并不是高科技产品,而是体积很大的大宗产品,而这种产品是有其固有的销售半径的。现在大家之所以这样不计成本地‘买全国卖全国’,就是因为运价便宜,从而带来国家运输资源的极大浪费。”
限价政策扭曲市场
今年以来,由于化肥价格上涨幅度过大,国家为了平抑化肥价格,再次启动最高限价政策,合成氨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上氮肥企业生产.的尿素基准出厂价为每吨1500元,上下浮动幅度15%;合成氨年生产能力在30万吨以下的所有氮肥企业生产的尿素,各地政府对出厂价也有限制。4月份,国家专门出台文件,对磷酸二铵实行每吨最高限价4100元。出台这种限价政策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而这种限价带来的结果又怎样呢?
首先,限价政策并没有限住价格。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汉卿说:“目前政府规定尿素最高出厂限价为1725元/吨,但是事实上,9月份以前尿素价格一直都是在2300元/吨左右徘徊,而且这个价格市场也都能接受,限价形同虚设。”据记者了解,有的企业为避开限价,成立销售公司或者在票据上做文章。“最终,肥料到农民手上时,价格依然很高。”张汉卿说。
其次,不公平政策带来弄虚作假。湖北大峪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部长李竹林说:“就拿今年出台的磷酸二铵限价政策来说,由于制定政策的人对磷酸二铵产业不太了解,在规定磷酸二铵最高限价不能突破4100元/吨时,并没有限定含量。无论是57%的还是64%的都是4100元/吨,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受成本压力影响及利益驱使,那些生产高含量磷酸二铵的企业不得不开始生产低含量的产品。由于政策不够专业和严谨,带来了不公平性,让那些信誉很好的企业也开始想办法钻空子。”
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任亚杰则说:“限价政策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对各类产品的中准价有一个成本核算,如含量为64%的磷酸二铵按6~9月份的原料价格来核算,成本就达到了4900元/吨以上,你只限定4100元/吨的出厂价,又没有相应的补贴政策,最终只能逼着大家弄虚作假,使得市场扭曲。”
此外,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限价的管理难度也是可想而知。因为限定了企业的出厂价,就得想办法给企业补贴,减免了很多税不说,还得在原料上优惠,而且很难做到公平。对此陕西农科化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科成认为:“目前价格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农民用得起化肥。既然如此,就在这个环节上做文章好了,没必要把战线拉得这么长,弄得耗时费力,且成效并不明显。”
在今年出台的价格管理政策中规定,国家继续对化肥批发和零售价格实行差率控制,化肥从出厂到零售的综合经营差率为7%。其中批发环节最高不得超过4%,允许二道批发环节,每道环节各2%;零售环节最高不得超过3%。
陕西农科化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科成对此反应很强烈。他说,现在的经济环境、物价指数、人员工资、通胀程度及利息率与10年前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带来的仓储、管理等费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仍沿用那个时候的批零计价公式,显然是不合理的。没有利润,就违背了经营者的意愿。因此,一些化肥经销商不得不用非常手段来获得利润。
此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后,化肥经营主体多元化,出现了许多挂靠户、个体户、代销点、夫妻店等,这些单位销售计量不规范,进销无票据,很难将流通环节差率控制和价格监管执行下去。因此,国家虽然想尽办法从出厂和批发环节控制价格,但是到零售环节,价格仍然很高,农民用的依然是高价肥,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没有了意义。
还是早点放开的好
面对目前价格管理出现的种种问题,化肥企业纷纷表示,他们宁可不要优惠政策也希望化肥市场能够早点放开。
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任亚杰认为,经过这几年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除钾肥外,以尿素为代表的氮肥和以磷酸二铵为代表的磷肥产能都处于过剩状态。而从市场环境来看,化肥领域完全的市场竞争已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对钾肥可以考虑进行限价控制外,对于其他产品限价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完全可以考虑取消化肥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同时放开化肥价格,实行市场调节。把用于化肥企业优惠政策的钱转成对农民直补,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汉卿也表示,国家利用关税和淡储政策是进行总量控制、实行宏观调控的最佳手段。而且这几年国家实施的淡储和关税政策,起到了调剂余缺、保持市场供求总量平衡的作用,避免了价格的大起大落。“只要把总量控制好了,即使市场放开了,价格也不会涨得离谱。因为供求关系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张汉卿说。
金融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