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应由市场去确定
国务院救市十条,被媒体称为中国新政。也是借此机会建立新的经济秩序,为和谐社会打下经济基础。帮助低收入人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医疗、环保方面的投入是必需。
国务院十条救市政策和温总理的讲话,对SOHO中国都是利好消息:一是我们没有开发与保障性住宅形成竞争的产品;二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就会有商业用房(写字楼和商铺)的需求。SOHO中国是商业地产的开发商。
我理解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首先是成交量和开工面积,这也是衡量市场平稳健康最重要的指标。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以50%的幅度萎缩,开工面积大幅度下滑,这就是不健康、不稳定的市场。其次,才是房价,每个城市不同,每个开发商开发的商品房不同,价格应遵循市场价值规律,由市场去确定。如果什么样的房子价格高了,就增加什么样房子土地和资金的供应量,房价自然就会回落。
在保障性住房中,包括三部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双限房。廉租房与普通商品住宅市场没有冲突。经济适用房有不完全产权,有一些冲突。双限房冲击就大了,与普通商品住宅在产权和品质上离得很近。在一些大城市中,双限房占的比重很大。但我留意到,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讲话中每当提到保障性住房时,一般都提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没有直接讲双限房。今后这三部分保障性住房各自占的比重对市场影响有很大不一样。
中国出台总投资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十大举措,其中有三条举措直接涉及房地产。中国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国经济出了问题,中国房地产不可能不出问题。任何一个行业和企业不可能在今天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独善其身。有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才有房地产发展的基础。
反过来,中国房地产是国民经济中重要支柱产业,对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有贡献。在今天的危机中,只要政策对头,房地产行业对中国摆脱世界金融危机的威胁也一定能有所作为。
中国房地产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行业,2007年中国房地产的销售收入超过2.9万亿元,而且对投资的拉动系数是2.2倍,也就是说如果向房地产行业投入1元钱,就会拉动其他产业的投资2.2元。同时,也会拉动消费,可以刺激一大块下游产业,住旧房子没有这么大的空间,也没有这种欲望去做精细的装修装饰,住新房才有消费的空间。
信心是重要的“生产力”
这是一年多以来比较集中出台的房地产行业利好政策,其信号作用和风向标作用明显。对于整个市场的向好和恢复消费者信心,释放了强有力的市场信号。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可能是一系列利好措施的开端,对于现阶段帮助整个地产市场恢复信心、走出低迷,具有现实意义。
房地产产品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物理形态产品,也是金融产品。对于金融属性而言,信心就是重要的“生产力”,这次调控所体现和带来的信心恢复和增长也是当前市场所急需的。目前,城市居民的两大主要消费一是买房,二是买车;最常见的投资手段一是证券(基金/股票),二是房产。住房需求的刚性依然存在,作为投资品,相对于股市近来的极度不景气,房地产市场只是出现了暂时的波动,相对投资价值依然被市场所看好。
“救经济就等于救房地产”和“救房地产才能救经济”两种观点不能孤立地看待,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关系。房地产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本身一定会受到经济大势影响,反过来它的发展也会影响经济大势。这种辨证的互动关系,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刺激财政、改善民生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相互促进的。这次政府出台的4万亿十大举措中有三条都涉及房地产,这本身就体现了这个行业的重要性。虽然涉及的是房地产行业中的部分领域,但由于经济具有传导性,将会逐步影响这个行业的其他领域。
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机会或空间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城市化,加强对农村的投入和政策倾斜会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居住条件的客观市场需求依然存在;长远来讲,经济和收入的持续增长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必要基础;还有就是一个传统因素,改善“住”,或者说“置业”也是中国人消费传统、消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所有其他市场一样,房地产市场也要遵循市场本身发展规律。价格永远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变量。随行就市则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和正常反应,市场价格不会永远涨,也不会永远跌。
面对市场的多变,龙湖采取的是快速反应、价格弹性的对应策略。用三句话可以概括:以销定产,小步快走,低开高走。而保持财务健康是龙湖首要选择。明年,龙湖项目的开工将保持谨慎,以销定产。销售方面保持弹性和灵活性,小步快走,低开高走。龙湖重视的是对当期市场的反应,以期换来业主和物业长远增值的基础。
尽管行业的冬天来了,但也要看到好的一方面,比如,可以帮助调整行业的牛市思维和浮躁心态,更加精致、细心地来研究产品、营销、客户服务。行业的冬天正好给行业一个时间来调整管理精度,相信经过这一轮的历练,企业会在成本控制、团队执行力等方面更加成熟。
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