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部门动态

连线全国媒体 关注楼市反响

日期: 2008-11-28
字体:
    成都:楼市起伏不定市场仍有期待

  ——成都商报房产部主任蔡军

  新政出台至今,成都楼市交易量变化不大,仍是起伏跌宕的行情。尽管上周(11.17-11.23)成交数量上升约28.4%,但延续近期起伏不定的走势来看,很难得出趋势性的判断。

  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成都房地产市场所受的影响还包括“5.12”大地震。尽管汶川大地震并未给主城区造成破坏性影响,但对成都这个对区域外购房者依赖程度很大的市场来说,心理的恐慌本身可能就构成不小的打击。今年6月以来,成都市主城区月均销售量约46.14万平方米,大约只及去年的六成。

  为鼓励区内外居民购房,成都市在6月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力度相当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前释放了“国十条”的相关政策利好。开发企业普遍反映,房地产的核心和关键在于金融,而在金融政策方面地方政府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在政策已经见底的背景下,市场普遍对各商业银行针对房地产信贷出台细则带来的刺激作用抱有期待。可以预见,在企业年底回笼资金压力和放松信贷的双重作用下,年底交易量可能出现一波放大行情。

  广州:楼市分化表现明显

  ——广州日报专版新闻中心副主任李义峰

  客观地说,从去年11月起,全国的房价就已经出现了进入下行通道的趋向。从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发端,进而向内地的一、二线城市蔓延。2008年,广州楼市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新政出台,固然对于楼市有着拉动作用,但我个人认为,新政其实留下了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有待解决。其中对于第二套住房、首次改善性住房等很多政策都不明晰,还有待政府出台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就广州市来讲,仅仅提高公积金贷款利率的上限,对楼市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反而助长了消费者的观望情绪。在10月,广州楼市的成交量逼近6000套,应该说形势还是比较不错的。但10月22日新政出台后,更多的消费者却进入了新的观望期。整个楼市也进入了一个低位,呈现出不温不火的态势。目前,消费者和发展商都在期待新的优惠政策,希望政府、银行等部门能够适当放宽置业门槛和金融政策,一同渡过难关。

  新政下的广州楼市,楼市分化的表现十分明显。与去年“十一”黄金周的高峰期相比,今年广州市郊房子的成交量下跌了40%多,但是市区高品质的房子依然表现出了强劲的热销势头,而且价格坚挺,受到整体大环境的影响并不大。

  上海:新政对刚性需求的拉动明显

  ——新闻晨报《地产星空》新闻总监董旭

  从新政开始实施的一段时间来看,对于上海楼市的拉动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这一点,从各售楼处猛增的周末看房人数就可以看到得出结论。现在周末看房的上海市民数量已经可以与去年高峰期持平,虽然成交量有待提升,但毕竟已经体现出楼市复苏的迹象。尤其是对于有刚性需求的那部分人群来讲,新政带来的政策扶持已经促使一部分消费者入市,那些在外环和中外环之间的项目表现得尤为明显。

  虽然说新政对于恢复楼市信心、刺激百姓购房欲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考验着开发商的实力和品位。今天的购房者更注重的是开发商的自身实力和它所提供的产品品质与服务。那些资金链薄弱、产品品质一般的开发商在这样的楼市大环境下,必然要受到巨大的市场冲击。

  北京:会自救的开发商才有出路

  ——京华时报房地产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向东

  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中,消费者日趋冷静理性。前几年,他们是用“心”买房,只要地段、产品或价格令人心动,他们就会买单,开发商只要在“概念”上动脑筋楼盘就能大卖。而现在,消费者已经在用“头脑”来买房,他们开始想的更长远,房产是否保值、配套是否齐全、当前的经济形势买房是否值得,这些因素都列入考虑范围中。

  这种态势下,要攻克消费者的心理坚冰,开发商必须不怕揭底,让市场实实在在地看见房地产的价格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告诉消费者一个真实的成本计算方法,而且即使利润降低也要确保产品的服务和配套,造百姓最需求的房子——这是在市场中赢得出路的唯一办法。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自救,月成交量较之前的也有明显增长,而那些只会在市场大潮中坐等者,将无法避免的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南京:成交量回升新政效应初显

  ——金陵晚报房产一部主任汪明宇

  在国家政策出台以前,南京市就已经推出了利好房地产市场的20条新政,主要包括补贴契税、提高公积金贷款金额上限等各个方面。新政出台以后,除了个别区域出现了房价跳水的现象,南京目前的房价还在相对平稳地运行。这主要是由于之前南京市出台了“一房一价”政策,也就是说南京房价处于政府严格监督之下,所以虽然现在市场形势紧张,但是房价却并未出现大幅下跌。

  特别是最近,受到种种利好,南京楼市的成交已经开始回暖。一般市场好的时候,南京楼市每天可以成交上千套,但是市场低迷时成交仅几十套而已。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南京日成交量已开始回升到200套左右(查看地图),可见楼市信心在新政刺激下正在逐渐恢复。

  最近,国家出台了一些关于保障性住房的政策,这也是调节市场的一种手段。我个人认为,商品房越来越成为一种金融产品,是具有投资性的,老百姓还是买涨不买跌,因此南京楼市的观望也还是存在的。对于后市,由于房地产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涉及到众多产业链条,所以长期来看它一定是向好的,也许恢复速度还会超出想象。

  天津:调动消费者信心是楼市博弈关键

  ——每日新报《新地产》主编郑爱敏

  当前楼市的重头戏,是开发商和消费者的博弈,能否有效调动消费者的信心,是主宰楼市未来走势的关键。当然,房地产市场不能离开宏观经济单独讨论,在目前宏观经济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是深刻的。而消费者对楼市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走势的判断。就开发商而言,在当前形势下,增强产品力、慎重推行营销政策是比较切实的行动,毕竟对购房者来说,抗跌性、保值性以及升值性始终是房产的核心元素和首要问题。

  新政出台后,对盘活当前市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天津,二手房市场的成交势头比较明显,新项目的人流、客流及交易量也有所回升,消费者持币待购的情绪略有松动。虽然个别楼盘出现较大幅的降价现象,但相当部分的楼盘价格仍然保持坚挺。未来市场必将走向理性,产品设计将更加以人为本,营销推广将更加有的放矢,开发模式将更注重风险控制,而房地产市场的利润预期也将回归到正常区间。

  深圳:市场复苏不能单靠自住需求

  ——深圳特区报地产部主编玄卫东

  从新政之后深圳楼市的成交情况来看,别墅市场比较稳健,中、小户型销量明显回升,但中档楼盘依然难以走出困境,特别是规划设计上明显属于地产投机时代产物的楼盘,销售前景堪忧。此外,近期成交的楼盘多集中在关外,一方面关外楼盘供应量比较大,更重要的是关外房价调整幅度较大,价格相对便宜。对开发商而言,当前形势下,降价才是硬道理,房价偏高的盘短期必定难以反转,因此围绕价格进行营销极为必要。对购房者而言,在这个时候买房选择余地很大,应该“货比三家”,跟开发商“讨价还价”。

  此次新政中得到支持的仍然只是中小套型、中低价位的普通住房,受益者多为首次置业者,但这一群体的购买实力与二次以上置业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此前的深圳楼市一直是“两条腿走路”,投资需求和自住需求的比重不相上下,因此单纯依靠首次置业者的购买力,还是难以令市场得到全面恢复。

  重庆:楼市年底有望上扬

  ——重庆商报《渝州楼市》主编邓安葆

  重庆在10月举办了房交会,半个月的时间成交了近70亿元,其中有20亿元是政府的集中采购。房交会结束以后,楼市的成交量有所减少,且呈现出逐步下滑的走势。在刚刚过去的一周(11.17~11.23),整个市场的成交量为1511套,比前一周少了364套。

  现在的市场正在逐步向比较理性的价位回归。从总体情况看,重庆楼市虽然在今年遇到了一些困难,但由于在2007年拿地的价格并不高,所以大多数开发商对面临的市场状况还是蛮有信心。

  从目前的情况看,市场普遍认为新政的力度还有待加强。业内人士预测,年底将出现一波新的上扬行情,原因有三:一是重庆是劳务输出大市,受到经济形势影响,年底会有大量人群返乡,对于一些二级县甚至主城区的楼市恢复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年底是工资、奖金集中发放的时期,消费者手中持有的大量现金会刺激购房欲望;三是开发商要冲击业绩,会选择直接或变相降价的手段,促使那些刚性需求已经被压抑了许久的消费者入市。

焦点重庆房地产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