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部门动态

快餐,价与质的博弈

日期: 2008-12-08
字体:

热点聚集

继去年10月涨价后,麦当劳再次提价,这也是其今年来的首次涨价,此次提价涉及麦当劳全国所有门店的部分产品,涨幅约为0.51.5元。于是,我们不得不再次将目光聚集在快餐上。

快餐,价与质的博弈

/章颖

 

近日来,在市内多家肉档了解到,猪肉零售价格有明显下降。猪肉降价了,快餐本来也应该相应下调,但是,快餐价格不但居高不下,并且有节节上升的迹象。在一家快餐店,记者看到,原来6元一份的葱爆肉,现在为8元;快餐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物价的上涨快餐不得不涨价。当记者询问现在猪肉降价了,是不是套餐也应该相应调价时,该工作人员表示,现在还没有这种打算,要观望一段时间。

那么,快餐的价格受不受上游价格的影响?

油粮稳定  快餐却逆市上涨

去年,乡村基的米线、面条均有涨幅。无独有偶,洋快餐麦当劳也因原材料上涨为由,在去年9月底将巨无霸、板烧鸡腿堡等汉堡包每个上调了0.5元。

蔬菜肉类的价格却在不断下调。从对城居民物价消费水平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市居民物价消费指数(CPI)虽然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比上月降低了0.1%,物价整体处于下降的趋势。比如,猪肉批发价下跌了12%,鸡蛋水产最高降幅20% ,鸡蛋零售价每500已从4.0元降到3.8元;淡水鱼价格总体下跌,鲫鱼降幅最大,每5004.0元,下降达20%,鳊鱼、草鱼降至4.5元,鲇鱼3.0元就可以买到。每500河虾的价格也从节前的30元降到了25元。由于螃蟹养殖户增多,市区螃蟹日上市量已达10万公斤,价格也开始下降,规格为100/只的母螃蟹每500最低只要27元就可买回家,比最高峰时的32元降低15%

再如蔬菜,除西红柿、青椒等大棚蔬菜价格在每5002.5元左右外,本地叶菜价格在1.0-1.5元之间,保持稳定。 另外,米面粮油价格将稳定,据市价格监测中心介绍,目前油菜籽收购价稳定在180/吨,大豆批发价3.6/公斤,小麦丰收,近期内不会出现比较大的价格变动。因此,油、米、面的价格近期将保持稳定,不会有太大变动。

然而,一些店铺的米线、小面的价格却在不断提升。在某超市,记者看到,酸菜鱼米线从9元上涨至11元,香辣牛肉米线从8元涨至10元,香菇炖鸡米线从8.5元涨至9元。

“带饭族”——一个团体的崛起

随着快餐价的上涨,自带盒饭的优点让南宁市一些上班族甘愿放弃外出就餐的自由,享受起自带盒饭的乐趣,并美其名曰“带饭族”

据说,快餐价格猛涨是“带饭族”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小杨是南宁某区直机关第一个自带盒饭的人。她告诉记者,自己参加工作不久,收入不高,每月都要精打细算。过去吃快餐,每月收支基本可以持平,但去年开始,外卖越来越贵,平时6元钱一份的快餐涨到8元,8元的涨到10元,10元的涨到15元,吃个午餐要花上比过去多一倍的钱。这个想法在同事之间得到一致肯定,“带饭族”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起来。“一个月下来,也是笔不小的数”。很多人都肯定的认同了这一方式。

既然是自己准备饭菜,那想吃什么自然自由多了。记者曾察看过一些“带饭族”的饭盒,菜式花样不比快餐店的少。除了经济实惠之外,“带饭族”还给自己总结了因为带饭而带来的好处:干净、卫生,放心;性价比比较高,还有利于促进两人之间的感情,可以时刻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怀;并起到社交的功能;而且做到了节约,环保,一举两得。

盒饭市场:价与质的博弈

“需求定律”是市场经济的金科玉律:某种商品的价格或代价越低,需求量就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就越小。要清除无证盒饭,一方面要打击无证盒饭摊点,但更重要的是合格盒饭生产企业要生产更多质优价廉的盒饭。

正值盛夏,品牌快餐涨价,路边盒饭摊贩偷笑。“盒饭族”更是彷徨无计:为午餐支付更高代价?还是转投廉价路边盒饭?事实上,今年夏天,已有一部分品牌盒饭的老顾客走进了路边无证盒饭摊。这样一来又出现了饭菜品质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毛利有30%,但纯利润只有5%。”一家专门经营学生盒饭的快餐公司总经理先生声称,持证盒饭生产企业之所以入不敷出,主要是企业在食品安全上投入了大量成本。

先生说来,根据政府要求,正规快餐必须租赁上千平方米的生产车间,购置大批冷藏货车,光是厨师和送餐工人就需雇200多人。此外,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他的员工上班必须经过洗手液清洗、消毒液浸泡和酒精消毒三个步骤;购进的每一批蔬菜和肉类都必须有各类卫生指标、用药记录和药剂残留的检验报告,大米则在进货之后经过公司的严格检测,公司还专门备有检验室对成品盒饭进行大肠杆菌的检测。他说,“光是先期投资就要200多万元。”

但对无证盒饭来说,正规盒饭企业的短处,恰恰是他们的优势。比如在某小区一家证盒饭的经营场所。老板是位年过花甲的老太太,已经卖了三年盒饭。每天上午开始,老太太炒上四五个素菜,将头天晚上炖的肉回回锅,就开始卖了。5元钱两荤一素,可以盛满一个饭盒。而且生意不错,每天可以卖出近百盒,净赚两三百元。生意虽好,可老太太不想成立公司专门卖盒饭。她说:“偷着卖,房子不要钱,锅碗之类的也没有几个钱,卖得出去就挣钱。如果成立公司,房租、水电、请人帮忙,还有税收,就赚不到多少钱了。”

对比以上盒饭经营者的操作方式,无证和有证盒饭在质、价上的冲撞已非常明了。在这当中要取得胜利,必须看到“需求定律”的作用。作为市场经济的金科玉律,需求定律指出:某种商品的价格或代价越低,需求量就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就越小。因此,要清除无证盒饭,不仅要打击无证盒饭摊点,更重要的是有证盒饭生产企业要生产更多质优价廉的盒饭。  

前路漫长:寻求突破口

    “盒饭族”是对价格特别敏感的一个群体,除了写字楼职员、工业企业员工,更多的是出租车司机、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等。对品牌盒饭企业而言,与无证盒饭的竞争,生产质优价廉的盒饭,意义远远高于生存或者盈利。

快餐企业如何在价与质的博弈中突围?有关专家提出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通过有关部门引导集体供餐企业订购正规盒饭生产企业的产品,鼓励正规盒饭生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据了解,目前大多数正规盒饭的生产能力都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坐落在闵行区的某大型盒饭生产企业,其规划生产能力为每天25万盒,但目前实际的生产量只有7万盒。事实上,一旦扩大生产规模,生产成本就能降低。像一个运送盒饭的保温箱,价格在800元左右,使用寿命为5,可以装24盒盒饭。对一家日生产5万盒的中等规模企业来说,最起码要购置500,这笔开销是40万元。而这只是最基本的设施,其他如细菌检验设备、质量监控设备均是动辄上百万元的投入。如此一来,每盒盒饭分摊到的成本就可能达到1元甚至2元。而对平均价格7元的产品来说,这样的固定成本显然太高。但如果通过规模效应,5万盒的生产能力提高到25万盒,就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方案二:通过“收编”,将无证盒饭规范到一个有证的盒饭加工区中,通过盒饭加工区的质量监管措施,提高原先无证盒饭的卫生标准。不过,专家提出,这种“收编”带有公益的性质,且责任较大:既不能向无证经营者征收高额的入场费,因为一旦门槛较高,就不能吸引他们;又要事事关心,并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承担责任。从一定程度上看,这一方法尽管有效,但初始阶段响应者不可能会很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挺身而出,为解决午餐问题花一点精力、花一点功夫。

市场是一个大熔炉,优胜劣汰。餐饮行业同样,只有努力进取,不断改进,为大众所需,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