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商品房销售同比下降22%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多家券商和机构跟踪的数据都显示,刚刚过去的12月,重点城市成交量环比继续回升,上海、深圳、广州、长沙、成都等主要城市的日均成交量和总成交量都大幅增加。但这并不能改写2008年楼市总体状况,成交低迷是2008年全国楼市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国泰君安分析师孙建平称,根据国泰君安2008年重点跟踪城市的整体成交量分析,其成交仅为2007年的60%;招商证券最新的统计数据也显示,2008年1-12月,重点城市累计成交量同比下降幅度在11%-4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1月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他预计2008年全国商品房的销售面积约6亿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销售面积约5亿平方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年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8.3%。而2007年全国成交量高达7.7亿平方米。据此推算,去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同比下降22%。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介绍,去年全国各地楼市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房屋销售量下降幅度大于中西部地区,一二线城市下降幅度大于三四线城市。上海、北京、武汉、福州等重点城市的成交萎缩超五成,已出现非理性超跌的现象。
根据CEIC和招商证券研发中心的数据,去年1-11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金额1.65万亿元,同比下降20.6%。
库存压力加剧
对于市场的后市,不少分析师均强调,供给过剩的情况在全国范围广泛存在。中金公司研究部高级经理白宏炜表示,以去年10月份成交数据为基准,即以预售面积按目前的销售速度大概需要的时间大致计算,估计消化库存需一年以上。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主席李晶认为,按照目前的销售速度,部分大城市的现有房屋库存量要被完全吸收至少需要到2010年。
中银国际分析师田世欣则预计,2009年中期或稍晚,存货累积的绝对值将达到顶峰,进入库存消化期,存货出清将在2009-2010年持续。
中银国际计算15个城市2006-2008年的销售量情况表明,2008 年1-11月合计销售商品住宅(商品房)7564万平方米,同比2007年下降45%,其中福州、北京、天津、武汉等城市销售量的萎缩较为严重。2009年库存(包括竣工未售和未竣工预售面积)绝对量将见顶,预计2011年供求比方可进入平衡区域。
此外,根据招商证券的测算,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主要大城市的存货消化时间也需要2年。
未来两年仍将价跌量缩?
招商证券分析师贾祖国认为,成交短期回暖但不改房市调整格局,此轮调整可能要持续到2010年前后,在未来2年仍将价跌量缩,而一线城市房价还有约30%的跌幅。
2009年房价还有下行空间,也成基本共识。田世欣称:“2009年房价还有下降空间,但大幅下跌可能性不大。预计沿海一线城市相比2007年均价的实际有效跌幅将达到或超过15%,其它主要二线城市跌幅为10%-15%。最乐观估计,房地产行业见底也要到2009年末。”
21世纪不动产高级分析师孟奇介绍,2008年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同时萎缩,导致交易量骤降。在政策的帮助下,预计对普通住宅的刚性需求在2009年有望迎来复苏,但由于投资性和非普通房需求的萎缩,总需求可能仍然有小幅下降,所以房价调整尚未到位。
中原地产也于近日发布报告称,2009年楼市筑底有望。其中一线城市下行调整继续,各区域房地产市场调整周期、调整深度互不相同,二三线城市仍处上升周期。
孟奇则补充,未来可能出台的放松的政策包括二套房政策和二手房交易政策,放松针对房地产商的调控政策,一些地方政府则会出台力度较大的鼓励购房的政策,如购房退个人所得税、购房入户等。
分析师一致认为,不同区域周期性见底的时间各异。相对来说,调整较早且较充分的珠三角地区将较早进入底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虽然价格调整较少但新房供应紧缺,预计调整周期较短,中西部供给过剩地区调整时间较长。杨红旭说:“从成交量上判断,2009年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到达底部。”
星岛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