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副主任在三峡物流中心建设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11月2日上午,郑主席和各部委领导就制约长江流域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以及现代物流业理念等作了很好的阐述。这里,我就如何以网络化的观点、以全球的视野来跨越式发展长江流域物流体系谈点认识。
第一,关于“一江连两翼”战略。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最大的差别是点和网的关系。如果只讲长江,还是点的思维。我们只有把长江与其他运输方式加以结合,与其他通道加以连接,才能够实现长江水运和其他物流方式的无缝连接和多次连接。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把长江和两个通道相连接,实现“一江连两翼”战略,一翼就是沿兰渝铁路到新疆,到欧亚的这条通往欧洲的大陆铁路线和长江相连接,从西北打通到欧洲的铁路快速通道。另一翼是沿渝滇铁路,滇瑞、滇缅铁路,到缅甸南部的印度洋港口,把西南的通道打通。这样的战略才能丰富长江流域的物流方式,形成上下水完整的物流平台。
第二,关于现代物流的理念。推进长江流域物流体系构建,作为政府,主要是应该建立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化的平台。重庆在做物流规划的时候,首先出台了“一基地、四港区”的发展战略,就是把团结村(铁道部的铁路物流基地)和寸滩、果园、黄磏、东港等四个港口连为一体的发展战略,在这个平台上辅以重滚、商品车滚装、件杂散货以及公路货运。在物流模式上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政府作为土地的一级开发商,由政府投资主体负责物流基础设施投入;第二个层次是请专业的国际物流大企业作为园区管理商,负责对物流园区进行功能定位、物流方案设计、招商引资、信息网络建设。比如说我们在黄磏港请了保华,在寸滩港请了马斯基,在空港请了联邦快递,在铁路请了德国铁路。通过他们的管理方案,给我们制定政策提供依据。第三个层次是引进物流营运商入驻运作,直接为制造业客户、零售商提供供应链服务,并建立相应的市场群。我认为这三个层次的物流管理能够充分体现政府、企业在构建物流体系当中所起的作用。在物流体系构建中,一定要把制造业和物流产业结合起来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物流业提供一个比较可靠的需求保证。
第三,关于物流企业的能力。作为现代物流企业应当具备三个方面能力,一是从“软”的方面具有提供整体方案解决的能力;二是供应链增值服务能力;三是物流网络化服务能力。大家清楚,日本的JIT模式在通用汽车,在香港的嘉里物流都充分体现了这三方面能力。全球化一定会带来专业化,专业化的发展带来生产和组织的复杂化和物流量的骤增,要实现对物流的有效协调、管理和控制,物流企业必须提高对供应链的整合能力,整合已经成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手段。在这方面,重庆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是引进一些先进的物流企业,比如马斯基、联邦快递、嘉里物流、保华这一系列的企业,通过他们来提高重庆物流的水准。二是重庆跟香港物流协会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他们从“软”的方面提升我们对现代物流业的理解和建立新的物流理念。重庆和宜昌要共同推动物流企业互动。现在长江流域,招商集团通过入股上海港运作了上海、南京、武汉港口物流,保华集团运作了南通和宜昌的港口物流。两大集团已启动对上下游码头的重组战略。通过大企业对上中下游码头的重组,来实现长江流域港口和物流的一体化发展。宜昌构建三峡物流中心,化工企业这一块很重要。今后长江上游很大的物流需求是化工产品。1000万吨的炼油厂成都一个,重庆一个,还有两个80万吨乙稀、一个40万吨MDI等项目的相继建成,在四川和重庆集聚了很大一批化工企业。随着长江上游化工企业的发展,如何提高三峡大坝的过闸能力和为他们提供物流翻坝服务,是需要加快解决的重大问题。通过物流企业来整合资源,更有利于实现中游和上游的互动发展。
第四,关于物流发展的政策支撑。大家非常清楚,现代物流用地这个名词在土地使用性质当中还没有。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出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两个重要抓手,一个是节能减排,一个就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口号很响,雷声很大,但有的政策不落地。因此,需要国家出台进一步鼓励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特别是在土地用地性质,用地指标上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撑和支持。在税收、统计、融资方面也要出台相应的政策。
我们相信,随着国家物流支撑政策的完善,随着更多的人对现代物流先进理念认识的不断提升,再有中上游党政领导的倾力支持,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完整的长江中上游的物流体系一定会屹立在中国的中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