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石化产业要在危机中把握机遇
日期:2009-08-06
大中小

一是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市场潜力仍然较大。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不会发生逆转。从需求看,油品和化肥等产品刚性需求长期存在,仍将适度增长;乙烯及高端石化产品自给率偏低,发展空间较大。
二是宏观政策积极引导,产业发展动力增强。近期,国家出台的积极财税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宏观政策,营造了良好的产业振兴政策环境,有利于推动重点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拓宽融资渠道、加快产业发展。
三是供求关系根本转变,结构调整环境宽松。目前,包括油品在内的大部分石化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由供不应求转为供需平衡或供过于求,油品和化肥等产品保供压力减轻,有利于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快调整结构、淘汰落后。
四是生产要素价格下跌,比较优势明显提升。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大宗商品和运输价格大幅走低,建设成本显著下降。国际油下跌,资源国企业优势减弱,融资难度加大,产业发展减速;我国石化产业原料费用降低,竞争力相应提高,发展空间扩大,竞争压力减小。
当前,石化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市要正确把握机遇,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和《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上下齐心协力,部门相互配合,推动我市石化产业加快发展,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要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抓住全球资源、要素价格低廉的时机,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努力将石化产业培育成为重庆的重要支柱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