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为妥善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构建“和谐江苏”,江苏省从“十一五”开始就把养老服务业发展作为一件民生大事来抓。其谋在先、预则立等一些经验和做法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摘编如下,供参考。
一、江苏人口老龄化概况。
江苏198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提前全国平均(1999年) 13年。1986-2008年老年人口年均增长3.2%。2008年老年人口1218万,老龄化程度16.5%。其中80岁高龄老人178万,年均增长3.8%。城乡“空巢”老人分别占比高达43%、38%。
二、江苏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 谋在先、预则立。从“十一五”开始,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江苏省政府就把发展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作为发展重点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全省养老服务发展谋划和指导工作不断具体化。省政府连续两年把养老机构建设作为年度为民办实事工程,累计投入5.38亿元。2008年,全省养老床位达到23万张,百名老人床位率2%,大大高于全国1.2%的平均水平。目前江苏“十二五”养老服务发展思路和目标已基本明确: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城市所有社区和农村60%的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百名老人床位率分别达到3.2%、2.8%,养老服务水平全国领先。
(二)强化政府主导和政策支持。2002年省政府出台专门促进民办公助系列政策文件。2007年出台老年优待各方面具体规定。2009年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专门意见,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明确了投入资金各级财政预算保障机制和行业运行、管理、评估机制。
(三)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闲置资产。江苏省充分重视调动各行业和单位开展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和社会责任,特别是积极引导民间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经评估或招标选择民间组织具体运作。积极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每个社区都有志愿者组织。重视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社区普遍建立为老、助老热线,各地“虚拟养老院”建设有声有色。
三、启示和借鉴
重庆也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市之一,2008年老龄化率达到15.2%,全国排名第六。老龄化进程和程度与江苏省大体相当。但养老服务供给只有1.5%的床位率,远不及江苏省。借鉴江苏,建议:
(一)把养老服务发展作为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政府应加大对基本养老服务的投入,“十二五”期间根据建设需求,建立起投入资金财政预算保障机制。设立和启动“十二五”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
(三)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养老服务的调研和指导,在促进我市养老服务机制和模式创新上进一步下功夫,争取我市在2015年养老服务水平在西部领先,基本建立适度普惠型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