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

云南欲破工业发展瓶颈

日期:2007-01-07
云南欲破工业发展瓶颈

云南欲破工业发展瓶颈

  拥有资源和区位优势的云南,长期以来,除烟草等少数工业之外,省内多数企业不强不大,并且产业雷同,相互争资源、抢市场情况突出。

  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云南省从2002年开始实施大企业战略。五年来,不但铸造了一批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产量居全国或世界第一、有较强竞争力的优秀企业,还整合了产业和资源优势,使锡、铜、磷、铅、锌等优质矿产资源的60%~75%集中到了大企业、大集团手中;产业链延长和深加工得到全面展开;云南重要工业经济指标全部实现翻番。

  欠发达的云南省为什么要搞大企业战略?

  在实施大企业战略前的个旧、兰坪矿区,最多时每天有上万人进山乱采滥挖。国家资源遭到破坏,结果却是兰坪日子难过,云锡濒临破产,群众也没有因抢矿而摆脱贫困。

  我国的天然橡胶一直供不应求,可过去云南农垦集团的二十多个橡胶农场却内部争市场,竞相砍杀胶价,最后把每吨干胶压到了6035元的“跳楼价”,导致了农垦1997年至2001年累计亏损8亿多元。

  上世纪80年代,曾有一定名气的云南白玫牌洗衣机、春花牌自行车、茶花牌电视机等“五朵金花”,也由于没有做强做大,后来在竞争中都垮了。

  作为欠发达的边疆省份,怎样才能冲破工业落后瓶颈?分管工业的云南省副省长李新华这样回答:“大企业、大集团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我们所说的大企业战略,就是要将工业强省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发挥云南的资源优势,壮大、培育出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并以这些大企业带动大产业,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发展。”

  云南实施大企业战略,具有资源和区位优势,也拥有一批技术力量较强的老企业做基础。作为资源大省,云南人均资源的拥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其中铅、锌、锡、磷、铜等25种矿产保有储量均排全国前三位,水力资源可开发蕴藏量居全国第二,活立木总蓄积量居全国第三(共14亿立方)。

  凭借与越南、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邻近的区位优势,在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锡、铜、磷矿等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加工技术居全国领先水平,有条件成为实施大企业战略的“龙头”企业。

  立足上述条件,2002年云南省政府决定将省属销售收入靠前的昆明钢铁集团、云南铜业集团、云天化集团、云南冶金集团、云南锡业集团、云南煤化工集团、云南白药集团、云南德胜钢铁公司等10户省属大型企业列为大企业战略实施的“参战”企业予以扶持。

  六项措施确保大企业战略实施

  主要以资源型工业为主,云南省省属工业存在企业生产规模小,整体技术水平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等不利因素,这些也是横亘在大企业战略前的现实路障。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省政府采取了六项主要措施,确保大企业战略实施:以总体规划为先导;以产业重组为前提;以资源控制为基础;以要素优化配置为手段;以产品链的延伸为重点;以相关多元业务的拓展为辅助。

  为支持大企业战略的实施,云南省政府在预算中安排专门资金用于大企业技术改造,同意大型企业的三年国有资本收益不列入财政预算,用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省国资委、经委、财政厅、铁路和电力等部门也尽力为大型企业解决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资金、运输和能源等突出问题。针对产业重组和资源整合是实施大企业战略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省政府采取了现场办公等方法,组织相关部门和参加整合的企业负责人现场研究解决措施,确保了各企业的整合工作顺利完成。

  以云南锡业集团为例。该集团采取“五统一,一独立”(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安全管理和统一产品流向,依法独立核算)的方法,完成了对个旧矿区18家小型民营锡矿企业的整合;用协商参股、统一产品流向的办法,稳妥地实现对大型私营企业文山都龙锡公司的整合;通过划转的方式完成了对千里之外的国营梁河锡矿的整合。

  包括云南锡业集团在内,为实施大企业战略而启动的云南省锡、铜、铅、锌、铁、煤、磷等重要矿产资源和矿产企业的整合,基本解决了“锡都”个旧、兰坪等全省矿区乱了几十年没有解决的乱采滥挖、采富弃贫、无证开采、破坏资源等一系列老大难问题,使各矿区由大乱走向了大治,首次实现了“一矿一主一证”,创造了受到中央有关部门和领导肯定的“个旧模式”。

  目前,云南省74%的锡资源储量集中到了云锡集团,60%的铜资源储量集中到了云铜集团,64%的铅锌资源储量集中到了云南冶金集团等三家大型企业,71%的铁矿资源储量集中到了昆明钢铁集团和禄丰德钢公司,70%以上的磷矿资源集中到了云天化等3家大集团,优质煤资源向云南煤化集团等7家年生产能力在100万吨以上的骨干企业集中。通过整合,较好地实现了大企业对优质矿产资源的优化利用,提高了大企业的竞争力。

  大企业战略五年成效瞩目

  云南省实施大企业战略,五年磨一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参加大企业战略实施的10户省属大企业,2001年的总销售收入只有160亿元,2006年1月至11月突破了900亿元,全年可望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加168亿元,相当于一年增加了一倍。

  在销售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企业的经济效益也稳步提高。今年,10户大型企业的利润可望达到70亿元,占省属企业工业利润总额的80%以上,比2001年全省除烟草外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6亿元多54亿元。

  由于大企业战略的实施,云南重要工业经济指标全部实现翻番。2006年同2001年相比,工业增加值从724亿元增加到1400亿元以上;工业销售收入从1680亿元增加到4000亿元以上;工业税收从320亿元增加到600亿元以上;工业利润从73亿元增加到280亿元以上。2006年1月至8月,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居全国第五位,实现税收居全国第八位,实现利润居全国第十七位。同时,企业的亏损面和亏损额也明显下降。

  实施大企业战略5年中,云南这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也铸造出了几个中国级甚至是世界级的明星企业:云南锡业集团,锡年产量已发展到6万吨,约占全球锡总产量的20%,排名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大的锡矿开采和加工企业,基本主导了世界锡的市场价格;云天化集团,目前高浓度磷复肥年产量已达420万吨,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云南铜业集团,目前电解铜年产量达到36万吨,居全国第三,集团的白银产量及出口量居全国第一,金属铋产量居世界第一,黄金产量居全国第九;云南白药集团,将有103年历史的云南白药由单一散剂拓展为白药胶囊、创可贴、白药牙膏等十多种剂型的白药新产品,在“中证亚商中国最具潜力的上市公司50强”中,排名第五。

  丰富大企业战略内涵

  云南在实施大企业战略中所挑选的重点企业,虽然基本上是按销售收入多少而决定的,但打造大企业并非只是为了追求高销售收入。李新华副省长说,实施大企业战略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乘势而上壮大企业。首先要扩大经营规模,企业没有吨位就没有地位,产品没有价位就没有地位,文化没有品位就没有地位。云南省大企业在吨位上应该瞄准国内的同行业前三名,认真研究前三名现在的情况、未来趋势及他们的优势、劣势等,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二、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认真谋划后加工,并在后加工中注意“博大精深”。博就是多产品,大就是大市场,精就是品质优良的产品,深就是深加工产品。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打造2至3个业务板块,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强基固本,练好内功。基础打牢就能攻能守。在内功方面应该重视内部要素的优化整合,重视人才培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管理创新,深化企业内部分配、人事和劳动制度的改革,理顺体制,激活机制。

  四、以节能降耗为重点,抓好企业的技术创新。坚决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加大企业技术开发的力度,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

 

来源:云南省信息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6号    邮编:401121    电话:023-67575000

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12325    易地扶贫搬迁咨询电话:023-67575148    虚拟货币“挖矿”投诉举报电话:023-67575292

渝ICP备08000498号-10    网站识别码:5000000043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