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依托“西电东送”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贵州依托“西电东送”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以电力和煤炭为主的能源产业成为富民强省战略的主要抓手。已建有电厂并发电的金沙、纳雍和习水三县,财政收入每年都以近20%的幅度高速增长。电源项目比较集中的毕节地区,全区经济发展速度50多年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装机240万千瓦的纳雍电厂,使纳雍由扶贫开发重点县一跃进入全省富裕县之列。
西电东送以来,在贵州进行的电力建设及其直接相关煤矿建设投资高达1300亿元左右。“十五”期间西电东送新增机组800万千瓦,完成向广东送电400万千瓦等目标全部实现,全省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都翻了一番,能源工业已成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
5年间,我省建起7座百万千瓦的大电厂,加上2001年建成的盘县电厂,8座百万千瓦大厂总计装机1015万千瓦,占全省2006年末装机总容量的56%,成为贵州电网统调电厂的中坚和骨干电源。贵州电网统调装机由2002年的599.39万千瓦增加到1813.97万千瓦,外送电量由2002年的59.39亿千瓦时增加到271亿千瓦时。省内主干输配电工程与华南电网及周边省市区联网。贵州电网2006年新增统调发电装机容量490万千瓦,创下我省电力工业的历史之最,相当于贵州50年来建成的装机总量。
抓住黄金发展机遇期,按照“大煤保大电”的要求,贵州省首先把大型煤矿建设作为能源基地建设重点,“十一五”期间将建成年产原煤百万吨以上矿井30对以上,年产原煤千万吨以上大型矿区6个,到2010年全省煤炭产量突破1.5亿吨,其中大中型煤矿产量占三分之二以上。基本形成以毕节、六盘水、黔西南为中心的煤炭工业基地。到2010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在大力培育省内电力市场的同时,向省外送电负荷达到1000万千瓦,贵州成为我国南方主要的能源基地指日可待。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