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

国产大客机四川要领“头”

日期:2007-05-24
具备6大优势 国产大客机四川要领

具备6大优势 国产大客机四川要领“头”

 

  2007330日,在鲜为人知的情况下,中国航空工业第一架自行研制的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四个主要部件,分别从成都、西安、沈阳的三个飞机制造厂运抵上海,并开始全面组装。而ARJ21的机头,来自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ARJ21喷气式客机预计将在2008年实现首飞。 

  作为中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四川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制造了歼十枭龙等先进战机。在未来13年间,四川航天人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发挥自身优势,壮大产业基础,冲击国际市场?昨日召开的四川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会议,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蓝图。

  昨日下午,四川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会议在蓉召开。来自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数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发布了《四川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计划在十一五2020年,把四川发展成为国家五大航空航天基地。该方案明确提出:四川将参与国家大飞机总体设计,参与机头、前机身试制生产。市民有望在2016年,看到四川造机头大客机展翅飞向蓝天! 

  造飞机四川有六大优势

  目前,我国航空工业主要分布在陕西、辽宁、四川、上海、黑龙江、贵州等地。而四川,不仅具有全国一流的航空航天产业研发能力,在整机、机载设备的设计、开发、试验和生产方面均居全国领先地位。2006年航空航天产业总产值已突破130亿元,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具有发展大型飞机的产业基础 

  四川是航空工业大省,具有完整的飞机总体设计研究和飞机总装制造企业,是全国航空工业配套最齐全的省份,在歼击机、机载设备的设计、研制、试验和生产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市场化运作的军机国际合作研制和民用飞机转包生产方面的条件和经验,航空产业发展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具有飞机总体研发的设计能力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是从事飞机设计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所,拥有雄厚的技术、人才实力和精良的设备。专业覆盖了飞机设计的主要领域,已完成多种军机型号的设计研制,是我国一流的航空整机研发基地。 

  具有飞机总装生产的技术条件 

  成飞公司是我国军用飞机的主要总装、生产、试飞和民用飞机的转包生产基地。公司在计算机集成技术应用、航空制造技术等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具有雄厚技术基础和产品开发实力。 

  具有较为完整的机载设备研发体系 

  四川具有较完整的飞机机载设备配套企业,其中成都及周边地区是航空产业最集中、最有实力的地区,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以及机载电子系统、飞机仪器仪表、飞机液压系统、飞机燃油系统、维修等诸多配套专业企业都集中在这个地区。 

  具有航天产业发展基础 

  经过40多年努力,四川航天产业已逐步形成以战略武器批生产、竞争性战术武器和宇航产品研制生产、航天产品配套协作生产为主的科研生产体系。建立了以重大装备制造、综合与精密机械加工、控制制导设备、伺服机构与电液控制系统、涡喷发动机、火工装置、光电显示为特长的科研生产能力。 

  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 

  四川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的人才优势显著。仅在成都,就有航空工业及运输、维修大中型企业和研究院所30多个。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院校,分别设有电子、力学、机械、飞行等航空航天主干专业,奠定了人才基础。 

  国产大客机预计2016年首飞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十一五2020年,四川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目标志存高远———要成为国内领先的军机设计制造基地;民用飞机总体设计、系统集成和总装制造基地;国际知名的民用航空零部件制造基地;宇航产品研制生产基地和航空特种技术应用基地。 

  国产大飞机,将凝聚四川人的智慧和汗水。昨日下午,成飞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广亚深情地说道。今年226日,我国大飞机项目正式启动。据透露,作为中国三大航空航天基地之一,四川将参与大飞机的总体设计,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0200座级大型客机;参与机头、前机身试制生产及相关配套系统的装配;并承担大型客机的机载、电子设备的生产。 

  据了解,地处四川绵阳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中心,拥有配套完整的风洞群,将满足大型民用飞机的空气动力试验要求。与此同时,成飞公司现有一条长2500米、宽60米的飞机试飞跑道,以及先进的试飞测试分析手段,可以满足波音737系列飞机试飞试验要求。成都市已在试飞跑道周边预留了足够的大型客机项目发展空间。这一切只为一个目的:让国人期望已久的国产大飞机,在2016年飞上蓝天! 

  飞天寻梦四川还有大作为 

  公务机有望四川造针对富豪群体对公务飞机的需求,四川将发展20座左右高档豪华公务机,填补国内飞机市场空白,与国外厂商一争高下。预计在2016年以前,高档公务机将投放市场。与此同时,四川将整合现有资源,争取用10年时间,实现四川造直升机飞上蓝天。 

  亚空间运载火箭填补空白“方案”同时透露,在飞机制造领域有所作为的同时,以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牵头的研制小组,将开发亚轨道科学研究火箭。从现在飞机飞行高度的上限(约为30公里)到卫星运行的最低轨道(约为100公里)之间,被称做亚轨道空间,迄今人类还未很好利用。 

  与“长征”系列大推力运载火箭相比,亚轨道火箭具有成本低、风险小、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它将为天文观测、半导体生产、新材料开发等提供良好的科学研究平台。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6号    邮编:401121    电话:023-67575000

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12325    易地扶贫搬迁咨询电话:023-67575148    虚拟货币“挖矿”投诉举报电话:023-67575292

渝ICP备08000498号-10    网站识别码:5000000043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