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部门动态

青海:收入1630万元 劳务经济鼓起共和农牧民的“钱袋子”

日期: 2007-09-21
字体:
青海

青海:收入1630万元 劳务经济鼓起共和农牧民的“钱袋子”

  近日,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对今年全县剩余劳动力转移和输出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统计表明,截至8月,全县转移输出劳动力1.92万人次,其中省外输出1353人次,共计实现劳务收入1630万元。劳务所得已占农牧民全部收入的30%以上。
  共和县的总人口为12.5万余人,大部分群众从事传统畜牧业和小块农业生产。近年来,由于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的先后实施,农牧区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从2003年起,有关部门就积极动员农牧民群众走出草原、走出山村,从事劳务经济增加收入。但由于受多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敢于迈出这一步的农牧民寥寥无几。经过深入调查、摸底,他们了解到,群众不敢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有三点:没有劳动技能、语言交流有障碍、害怕上当受骗。为此,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先培训,后输出”的工作方针,并组成劳务输出领导小组,专门为群众联系务工单位,确保群众利益不受侵害。
  据县劳务部门的统计,2004年至今的4年中,通过“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等项目的实施,接受培训并通过职业技术鉴定的农牧民达3659人。同时在政府的指导下组建了劳务经纪人协会,在北京、广东、浙江、西藏等地设立了劳务输出联系点,构建了上连县级劳务管理部门、横连用人单位、下连千家万户的劳务输出和劳务协作网络。
  有了政府的组织和保障,并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转变了思想观念后,农牧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逐年高涨。近3年来,全县累计转移输出富余劳动力近10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近亿元,人均劳务收入1200多元。

来源:青海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