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工业经济连续五年实现高速增长
包头市工业经济连续五年实现高速增长
2003—2007年,是包头工业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五年,是包头工业总量迅速扩张、效益持续向好、实现历史性突破的五年。五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围绕“扩大总量、加快速度、提高收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战略思想,把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加大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强化经济运行调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降耗,实现了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截至2007年10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425户,比2003年增加171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07.9亿元,预计年末可达500亿元,是2003年146.1亿元的3.42倍,年均增长29.1%;截至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225.2点,比2003年的116.2点提高了109.2点。到10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425户,比2003年增加171户;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额达1363.4亿元,是2003年末722.4亿元的1.9倍。经过五年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包头工业经济逐步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格局,中区直企业、市属企业、稀土高新区及旗县区属企业“三大块”已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全市工业经济战线的共同努力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2004年突破200亿元、2005年300亿元、2006年400亿元的基础上,2007年又将突破500亿元,实现了工业经济“五年四大步”的历史性跨越。
二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自主增长机制正在形成。截至10月末,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82.58亿元,预计年底可达500亿元,2003~2007的五年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为1531.9亿元,年均增长37.1%;136个工业重点项目1~10月,完成投资321.33亿元,预计年底可达400亿元,五年间工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87.1亿元,年均增长46.4%,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投资规模加大,结构更趋优化。包钢热轧和冷轧薄板、包铝节能改造、阿特拉斯工程机械、电力等传统产业改造项目提升了产业层次,东方稀铝、晶牛玻璃、华业特钢等一大批新引进项目竣工投产,韵升强磁、一阳铝轮毂、东磁化成箔等项目的实施延伸了产业链,神华煤制烯烃、汉龙PVC树脂等项目的开工必将成为包头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是产业结构逐步升级,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随着工业重点项目的大力实施和重点骨干企业及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稀土等优势产业迅速崛起,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成为全市乃至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截至10月末,全市钢铁、铝、电力、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98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量的80%,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27个百分点;生铁产量857.4万吨,粗钢产量755.82万吨,钢材产量711.93万吨,电解铝56万吨,汽车产量14334辆。
四是循环经济较快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高。近年来,在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我市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有效形式,突出解决产业循环、资源效率、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主要问题,取得初步成效。以包钢生态园区和包铝生态园区为代表的企业内部循环经济体系、以工业废弃物为发展重点的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和以政府为推力的政策扶持体系初步建立,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实现了在经济发展中保护资源、环境,在保护资源、改善环境中促进发展。据初步统计测算,2007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总量1580万吨标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4.38吨标煤,同比下降7%左右。全市粉煤灰排放量225万吨,其中干排灰180万吨全部利用,利用率100%;冶金渣排放量221万吨,综合利用量176万吨,利用率79.6%。
五是电力、运力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截至10月末,全市电力装机容量457.9万千瓦,较2003年末增加286.9万千瓦;地区最大供电负荷达到287万千瓦。1~10月,全市发电量202.3亿千瓦时,工业用电量190.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90%以上。随着新建机组的陆续投产,我市装机容量和机组发电水平,不仅完全能够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还可以实现部分外输,我市已由电力净输入地区转变为净输出地区。
来源:包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