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部门动态

宋秀岩:科学发展 护生态 改善民生

日期: 2007-12-28
字体:
宋秀岩

宋秀岩:科学发展 保护生态 改善民生

  下大力气抓好节能减排

  明年是落实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务必要加大工作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否则后两年的压力更大。要确保省政府加强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要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抓好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年度节能指标。明年,计划投资6亿多元,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要抓好资金到位,确保发挥效应。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对能耗高、污染重的小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加强对新开工项目的用能审核,力争新项目在同行业居于领先水平。

  加快重点工程的进度

  重点加快兰青铁路、青藏铁路西格段增建二线、三江源机场工程进度和国道214线倒淌河至姜路岭等公路改建步伐,争取开工建设格尔木至敦煌铁路等工程。加快湟水北干渠、“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等水源工程建设进度,做好开工建设蓄积峡、扎毛等水库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国家尽快批复龙羊峡以上河段的电源建设工程以及送出工程规划,开工建设羊曲水电站,实施750千伏拉西瓦至官亭、330千伏锡铁山至西台输变电工程。抓住国家明年实施青藏地质调查专项的机遇,突出石油、天然气、煤、铜等重点矿种,加大地质找矿力度,尽快形成一批重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另一方面,要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对各类产业项目逐个梳理,鼓励类的加快推进,允许类的积极争取,限制类的调整改进,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决不让东部淘汰下来的落后产品、高污染项目转移到我省,要坚持和完善建设一批、开工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项目工作水平,争取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尽早开工。特别是格尔木至库尔勒等铁路项目,花土沟、大武等支线机场项目,柴达木绿洲灌区、海南灌区和黄河谷地灌区等水利项目,金沙江上游通天河河段的电源建设及送出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事关青海的长远发展,要加强向国家有关部委的汇报、衔接和争取,充分反映青海实施这些项目的特殊意义和面临的特殊困难,力争纳入国家的项目实施计划。

  优先支持西宁“扩市提位”

  要坚持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城镇建设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产业竞争力、生态环境吸引力、文化凝聚力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优先支持西宁“扩市提位”,加快海湖新区建设步伐,增强格尔木、德令哈两个区域型城市功能,加快以交通枢纽、人口稠密为重点区域的特色小城镇建设,推动形成大中小相互协调的城镇体系。

  提高中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

  要把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应对物价上涨、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任务来抓。切实加强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特别是最低小时工资制度,根据社会平均工资提高情况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特别是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从明年开始,国家将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要提早准备,做好相关工作。继续做好规范、落实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

  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让劳动者劳有所得

  就业是民生之本。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保持就业扶持资金的投入力度,改进金融服务,为小企业和个体创业者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要把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加快高技能人才和适用人才培养,特别要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牧区劳动力就业和创业的能力。要完善面对所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解决“4045”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困难问题。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就业工作。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老有所养

  突出基本养老、医疗和低保等重点,提高养老金、城市低保、五保户等保障标准,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方面,要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扩大对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覆盖面,同时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牧区养老保险制度。城乡低保工作,重点是规范申请、审核、审批和发放程序,加强动态管理,分类施保。继续完善各种救助制度。

  实施生态立省战略

  青海独特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最大的省情特点和区位品牌。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明确提出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十分必要。按照国家划分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和我省“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的总体格局,加强对各区域资源环境状况的综合分析评价,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统筹谋划全省经济布局、人口分布、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城镇化格局,明确各区域的开发方向,调控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推动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局面。

  根据我省生态地位和主体功能区定位,积极争取国家率先在三江源地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综合试验区,形成面向全省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深入研究农牧民生活、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政权运转等基本需求,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具体补偿办法的建议。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为重要生态功能区群众提高生活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条件。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必须未雨绸缪,提前研究,把基础工作做扎实,为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努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特别是肉、食用油等食品类价格涨幅较大。这次物价上涨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努力保持重要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基本稳定。一要支持发展生产,切实加强运输调配,确保居民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给。二要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三要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特别是增加对生活困难群众和高校学生食堂的补贴,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四要合理把握政府管理的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调整力度和节奏,防止出现轮番涨价。

  明年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扎实推进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义务教育,着力搞好农牧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切实加强牧区寄宿制学校及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双语”教学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明年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实行全省城乡统一的免费义务教育。要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快推进东西部、城乡联合办学,培养大批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全省中职招生规模保持在3万人以上。优化高校学科配置,发展特色学科,加强对口支援工作,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使群众病有所医

  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抓好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加快农牧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面完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农牧区卫生整体服务能力。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医护人员培训,开展城市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工作。根据国家有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制定我省改革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开展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药卫生服务。

  完善城乡住房制度,使群众住有所居

  继续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完善住房供应结构,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明年要安排建设廉租住房2000套、10万平方米,对城镇住房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应保尽保;安排建设建筑套型面积60平方米左右的经济适用住房20万平方米,提高经济适用房建设比重;对十户最困难企业的住宅区实施整体改造和环境整治,建设解困住房16万平方米。同时,加强住房需求调节,注重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来源:青海经济信息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