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

陕西省多项措施出台 今年物价趋向稳定

日期:2008-01-08
陕西省多项措施出台 今年物价趋向稳定

陕西省多项措施出台 今年物价趋向稳定

  物价,是当前百姓生活中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虽然有些沉重,回眸2007,展望2008,物价的脉象又会如何演变?
  食品类领涨推高CPI
  去年以来,市场商品价格涨声一片,不仅涨价品种多,而且涨价面宽。尤其是5月份以来,以猪肉、食用油价格上涨为先导,带动了一系列食品价格快速上涨,成为推动2007年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去年前11个月,在我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9%中,食品、居住类价格上涨就达到12.3%、4.4%,共计为CPI上涨贡献4.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91.8%。
  一些最能触动百姓神经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居高不下,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统计,我省粮食、淀粉、油脂、干豆及其制品类,在去年10月价格有所趋稳之后,11月再次走高。西安市场食品价格自去年6月份以来,已连续6个月涨幅突破两位数,创下10年来新高。去年1-11月份,西安猪肉价格上涨56.6%、禽产品价格上涨45.1%,蛋价上涨23.2%,水产品和蔬菜价格分别上涨6.1%和5.8%。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姚景源近日表示,目前物价上涨属“结构性上涨”,构成CPI的八类价格呈现出“五涨三落”的特征。去年11月份,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2%,呈现出“六升二降”的态势。其中,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3.1%和1.4%,呈现出“结构性上涨”的特性。
  百姓生活成本加大
  民以食为天。以粮油肉禽蛋奶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不断走高,加大了百姓生活成本,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较大。按去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幅度匡算,城镇居民每人每月增支47.8元,农村居民每人每月增支17.9元。这意味城市三口之家,每月要多花100多元,才能买到过去同样数量的生活必需品。
  西安调查队新近公布的调研显示,在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支出大幅增加,生活成本不断加大,但消费数量相应减少。去年前三季度,西安市食品价格涨幅为10.1%,居民用于食品消费支出实际增长6.8%。因食品价格上涨导致居民人均多支出246.52元。同时,西安居民消费数量出现明显下降。表明居民在食品消费支出增大的同时,用于改善生活质量的其他消费支出相应减少。
  另外,低收入群体在此轮食品涨价中受冲击最大。调查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西安市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中,不同收入群体对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差别较大。10%的高收入户,食品消费比重为26.2%,比全市平均水平低9.6个百分点;而10%的低收入户的食品消费比重为45.2%,比平均水平高出9.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影响较大。
  今年物价将趋稳定
  物价,影响经济全局,关乎百姓福祉。食品价格的不断走高,对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产生了不小压力,已成为党和政府最为关注的民生大事之一。去年以来,为稳定物价,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各种应对措施,并收到一定成效。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同时,采取措施,加大对民生的财政投入。
  日前,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分析,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之中,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进程中,价格的结构性变化应是一种常态。他认为2008年的物价水平肯定会低于去年。
  为稳定物价,政府及相关部门已采取多种措施。如,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建立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向农民及时反馈市场信息,引导农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稳定生产规模;把握好政策性调价的力度和时机,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调价对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必要时,启动价格补贴机制;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价格走向,适时出台价格调控措施;进一步加大市场价格监管力度,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我们相信,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物价必将趋于稳定。

来源:陕西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6号    邮编:401121    电话:023-67575000

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12325    易地扶贫搬迁咨询电话:023-67575148    虚拟货币“挖矿”投诉举报电话:023-67575292

渝ICP备08000498号-10    网站识别码:5000000043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