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海县涌现出一批头脑灵光的农商“两栖”型、外出务工型、科学种养型新型农民,他们通过在城乡做买卖、外出务工、发展种植、养殖业等,不仅拓宽了增收渠道,也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农忙时务农,农闲时经商,这些农民被称为农商“两栖”型农民。齐干吉迭乡克孜勒吾英克村农民毕长贵夫妇农忙时下地劳作,农闲时摆台球桌,每年光靠台球收入近万元,全家人生活乐融融。同样是“两栖”牧民的阔克阿尕什乡布尔勒克村牧民杰肯·别热木拉提,一边种地,一边别出心裁地卖驼奶,没想到生意出奇的好,营养丰富的驼奶大受市场欢迎。杰肯·别热木拉提自豪地介绍说:“我经营驼奶已经有4年了,在福海县城有销售总店,沙湾县还有我的‘连锁店’。现在我家的骆驼已经繁育到60多峰,每天可以挤奶的骆驼有20峰,两地的驼奶销售加起来,年收入有10万元。驼奶给我带来了好光景,咱心里舒坦着呢。”
作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今福海县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据统计,去年底,全县约有3500多名农牧民在外打工,他们凭技术、凭力气从事电子、餐饮、保安等行业,实现劳务收入1100多万元,人均增收391元。
哈勒肯·阿黑是齐干吉迭乡的哈萨克族青年农民,2007年4月到联承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务工,目前哈勒肯每月的基本工资达到了1400元。如今,遍布全县的10多家矿产、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成为当地农牧民“离土不离乡”务工增收的“大本营”。
尽管还是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但市场变了,引导农牧民的思维也在变。广大农民虽然没离开土地,但种植模式却变了样。以前是传统的小麦、玉米、油葵,现在是经济效益好的打瓜、食葵、枸杞、蔬菜等经济作物。阔克阿尕什乡也斯克库木村的魏国防自1994年种植枸杞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枸杞种植经验,并自己培育出了个大肉厚、色泽鲜亮的枸杞新品种,加之去年市场行情好,他种植的5亩枸杞卖了5.8万元,除去成本,每亩地收入达到1万元,实现了枸杞“万元田”的目标。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的其他几家农户与他合作承包了200亩土地,全部栽种上了枸杞。
种植能致富,搞养殖同样能发家。阿尔达乡干河子四村的刘代芳在乡政府和村党支部的支持和鼓励下,由以前的几头猪发展到了现在的上百头猪,自年初以来,经她手卖出的猪就有60余头,年纯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来源: 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