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5·12”大地震,震惊了国人,震惊了世界。受余震影响,西安消费市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家住西安市东门外的江女士,深深感受到了附近人人乐超市的变化,“震前这里生意红火,川流不息,摩肩接踵;震后却门可罗雀,冷冷清清的。”
消费市场受波及
“5·12”大地震已过去一个月了,虽然西安各大商家超市营业正常,但却不同程度地显现出客流量下降的局面。来自西安市商贸局的信息显示,今年1-4月,全市消费市场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78亿元,同比增长24.9%,增幅高于全国3.9个百分点。而“5·12”地震后,西安市场明显出现了“供应充足而消费不旺,营业正常而客流下降,价格稳定而效益欠佳”的状态。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4月环比下降约2个百分点。
受冲击最大的是大型百货店、超市。受余震影响,西安大型百货店和超市客流较以往下降三成,销售普遍降低。据统计,西安世纪金花震前一周销售额同比增长23%,而震后同比下降1.6%;民生百货大楼震后销售额同比下降36.6%;开元商城震后9天销售额同比下降17.3%;华润万家销售额也较震前一周下降3.8%,麦德龙下降7.3%,沃尔玛下降10.3%。
“除周末人多点,平时客流量比以前少多了。”人人乐西安东门超市王经理告诉记者:“最近才开始慢慢恢复。”
餐饮业、住宿业也一样,客流量明显下降,商务、婚宴数量减少,加之外地游客数量下降,对西安餐饮业冲击较大。西安饭庄、川渝人家等十余家餐饮企业,震后9天营业额同比下降近两成。由于部分川籍厨师和服务人员返乡,经营川菜的餐馆受影响更大,竹园村下降52%,国力仁和下降7.6%。宾馆住宿人数和客房收入下降明显,5月12日至21日,钟楼饭店客房收入、入住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一成与两成,香格里拉金花饭店分别下降18.6%和15%,凯悦酒店分别下降近三成。目前,这一趋势仍在持续,已有部分国外旅游团取消客房预定。
5月是西安市会展旺季,但震后展会数量明显减少,原计划于5月12日到6月底举办的15个展会,已有7个被迫延期。而如期举办的展会,实际参展商及专业客户数量与预期差距很大。5月23日举办的茶业博览会,原定参会的川、滇等地参展商大多未能成行。受震后交通运输等因素影响,一些展会尚在观望犹豫中。绝大多数组展商已暂停与灾区及波及地区的招商联系,这势必会影响到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上半年的展会安排。
地震还造成煤炭市场煤源趋紧,储量下降。西安市主要煤源地榆林、黄陵、彬县以及甘肃华亭煤炭产量下降,进煤合同难以如期执行,加之周边各省车辆来西安购煤,使全市各储煤场形成销量大于进量,市场储煤已由4月底的80余万吨降至5月20日的50余万吨,同时价格每吨上涨50-80元。
当然,受地震影响,西安市生活必需品和防震商品处于热销状态。方便面、饮用水、饼干、火腿肠等方便食品销售增幅明显,较震前一周同比增长两成。防震用的帐篷、防潮垫等商品一度紧俏,价格走高。
稳定市场是关键
业内人士分析,从长期看,地震对西安商贸行业影响有限,不会影响行业整体发展向好的趋势。当下,商贸业最重要的是,要一手稳定本地生活必需品市场,一手保障灾区物资供应。
西安市商贸局有关负责人强调,在消费市场过渡期,要确保食品、肉类、粮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加强紧缺物资调运和储存,做好抗震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以稳定人心,培育市场。
据了解,由于四川、汉中是西安市调运蔬菜主要货源地,震灾已直接影响到西安市的蔬菜调运。因此,目前全市蔬菜供应虽趋稳定,但仍需加强生产、保障货源。为弥补灾区调运缺口,一是要开辟新的外埠蔬菜货源,二是要合理安排全市蔬菜基地调整品种、增加产量,加强地产菜供应。
另外,西安每年从四川、汉中等地调运约18万头生猪,占西安生猪消费总量的15%,震后,这部分调剂份额将无法保证。对此,专家建议,西安应增加猪肉储备,增强市场应急能力。目前,全市猪肉储备为2500吨,其中活体储备2000吨,冻体储备500吨,冻猪肉储备量仅能满足市场2天的需求量。
有关人士指出,由于以往西安市大米和食用油依靠东北和东南沿海市场调入,在震后粮油调运偏重支援灾区的大背景下,西安还应加大原粮和食用油收购,并加强组织调运。目前,夏粮收购在即,面对外地粮食经营企业有可能到关中地区争收原粮,以及粮农受粮食价格走高预期的影响,普遍存在惜售心理的现状,西安市应在加强外埠组织调运大米、食用油的同时,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原粮收购。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