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投资集团作为省政府直属的投资公司,积极发挥投资引导作用,去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18.3亿元,成为我省投资行业中第一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陕投集团既承担了投资主体多元格局中政府出资人的职责,又担任了国有经济保值增值的重任。他们在认真总结和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首先明确公司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即:要企业定位,市场运作,法人治理,政府推动。并响亮提出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确立发展重点,实现集团公司经营由数量型扩张向效益质量型扩张的转变,积极培育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陕投集团实施资本运营战略,盘活存量资产,在突出主业发展的前提下,坚决从难以发挥自身优势和非主业产业退出,实现资本的流动性和增值性。他们通过转让渭河电厂51%的股份经营权,变现资金27亿多元,解决了当时陕西电力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将在秦川汽车公司拥有的67%股份转让给了在体制、机制和资金上都具有优势的民营企业——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并带动投资20多亿元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汽车生产基地。这次转让不仅盘活了2个亿的投资,还为秦川汽车公司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带动引进民营资本进入了我省汽车制造行业。
在坚持从一些产业领域“退出”的同时,陕西省投资集团加大了对能源化工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快了在建能源化工项目的建设速度,率先投入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承担了煤化工、盐化工、煤电一体化等5个项目。
在毛乌素沙漠上,陕投集团的创业者们克服了缺乏单机容量20万吨甲醇建设经验,以及生活设施不具备等带来的种种困难,启动了神木甲醇60万吨/年煤制甲醇项目(一期20万吨/年),同期开工的还有米脂盐化工30万吨/年聚氯乙烯项目(一期10万吨/年)。这两个项目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建成投产,取得了投料试车的一次性成功,创造了国内同类项目从开工到投产的最短工期纪录。
陕投集团投资建设的省重点工程——陕北府谷清水川电厂,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两年半时间,其现场管理、安全管理、概预算控制、单位造价等位于全国同类机组建设的前列。作为煤电一体化项目,清水川电厂是典型的坑口电厂,每年可就地转化煤炭450万吨。
目前,陕投集团已投资近30亿元,建成了从陕北靖边到关中的天然气长输管道1169公里,年输气能力达26.75亿立方。采用自控系统和卫星通讯进行生产管理和数据传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保证了新型清洁能源输送到千家万户。
陕投集团投资31.93亿元,历时3年多,建成了全长18.02公里的秦岭长隧道。隧道单洞长度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是国家公路网规划的两大通道包头—北海、银川—武汉的特大控制性工程。隧道的建成,标志着沟通黄河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交通枢纽工程的完成。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重点工程项目还有凉水井煤矿、神木甲醇二期、咸阳甲醇、金泰氯碱二期、陕南天然气化工程以及渭南、延安甲醇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良好。
中科院大化所研究的DMTO试验项目,是一项以煤取代石油作为原料提取低碳烯烃的科研成果,处于世界科技前沿。实施“以煤代油”工程无论对于煤炭资源丰富的陕西省,还是国家能源安全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要实现科技成果向工业化生产的转变,进行工业化装置实验需要8000多万元的资金,且要冒很大风险。当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后,陕投集团立即投入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中,并取得了投料试验的一次性成功。省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对外宣布:世界首套万吨级DMTO工业化装置试验在陕喜获成功。这是陕投集团首次参与运作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中国煤化工革命揭开崭新一页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在,这个项目的技术转让不仅收回了投资,还取得了可观的收益,也是投资集团尝试的新的领域。
随着投资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强化对企业的管理,成为提高投资收益和经济效益的重中之重。陕投集团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强化管理工作。一是坚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公司,规范运作行为,明晰产权责任,各控股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增强了班子的整体合力,形成了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积极争先的良好局面。二是建立了责任目标考核制度。三是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完善了三级管理网络,加大安全费用的投入,开展常态化的春安、冬安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实行严格的监督治理,有效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四是严格控制项目建设的概预算,从源头上控制投入,节约成本,增加效益。
2007年,陕投集团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18.3亿元,实现利润27.4亿元,较国资委下达指标8.27亿元增加19.13亿元,较2006年利润总额10.64亿元增加16.74亿元。资产总额由225亿元增长到420亿元,较去年末增加195亿元。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