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将防沙治沙与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结合起来,已建立以沙生植物为原料的加工企业47家,实现销售收入40.48亿元,直接解决和带动约20万人就业。
目前内蒙古沙生植物加工利用的产业链逐步完善,甘草、沙柳、苦豆籽、肉苁蓉、沙棘等特色产业渐成规模,初步形成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全区47家以沙生植物为原料的加工企业种植沙柳570多万亩、杨柴500多万亩、柠条500多万亩、甘草200万亩、沙棘50多万亩、麻黄草50多万亩,年产人造板12万立方米,造纸6万吨。
近年来,内蒙古积极扶持各类企业发展沙草产业,在努力争取国家发展西部优势特色产业的政策倾斜和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对发展沙草产业提供优惠政策,在技术、市场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按照创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要求,支持沙草企业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如今,内蒙古已将“大力发展沙产业、草产业、林产业”写进自治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内蒙古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比较集中、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省区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沙产业、草产业理论的孕育之地、构思之地和试验示范之地。目前,内蒙古的沙草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我国生态治理、新型农业开发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来源: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