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部门动态

青海将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6年后收益一百多亿元

日期: 2008-11-27
字体:

  ●位于生物园区 ●占地规模23.5平方公里

  ●6年后收益一百多亿元 ●内含生物产业园、装备制造园、大学科技园、农业产业园

  在宁大公路上,过天峻桥不久就出现一条向西的岔路,路口一幅巨大的生物园区效果图引人注目,不少进入园区的人都是因这幅图对生物园区有了初步印象。未来这里会是什么样,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今年,省政府决定在现有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建设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08年至2025年,以生物技术产业为龙头,关联产业配套发展,装备制造业、农业科技产业等多种产业有机融合的生态友好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完成扩容提位,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大发展。

  6年后收益一百多亿

  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东临北川河,西接大酉山,南至天津路,北靠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用地规模23.5平方公里,至2025年规划人口规模为6万人。

  新园区将以培育壮大特色工业为目标,以清华大学和青海大学的科研技术力量为支撑,以生物园区基础设施为基础,进一步发挥园区作用,拓展发展空间,整合有效资源,将已批准设立的国家农业科技产业园和青海大学、城北区北川工业带有机结合起来,增强集聚能力和高新技术带动力,依托青海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打造生物产业园、装备制造园、大学科技园、农业产业园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6年以后,园区将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6亿元,工业项目投资130亿元。

  四园定位明确

  新园区在扩大用地规模的同时,也从原来的一园变身为四园。目前,四园的发展定位非常清晰,这将能更好地为西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生物产业园以青藏高原独特的动植物资源为依托,以高原特色资源研究机构为技术平台,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和自主研发,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重点发展生物技术、中藏药、高原绿色食品(保健品)加工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促进企业扩能改造;

  ——装备制造园以促进我省装备制造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出发点,以清华大学和青海大学研发为主体,引进品牌企业,整合省内现有资源,并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适合我省特色的系统化工业体系;

  ——大学科技园以科技研发、企业孵化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主要功能,充分发挥大学重点学科的优势,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同时成为园区的科技支撑和研发基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创业平台,为省内外知名企业提供研发场所;

  ——农业科技园以农业高新技术研发、示范及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主要功能,发挥我省农牧业人才和资源优势,使园区具备对高原名优特作物种子资源创新新品种培育的优质农作物品种进行改良创新功能,农艺先进、品质优良,有效服务农牧业生产的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精品良种繁育加工功能,具有扩散效应的高原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推广的高原农业科技人才培训功能,成为高原特色鲜明、引领特色农牧业发展方向的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

  拒绝污染项目进入

  新园区以环境保护为优先前提,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拒绝耗能高、污染重、占地多的传统工业项目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凡是列入国家禁止建设的污染生产项目,以及工艺设备落后、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严格控制审批省纪委、省环保局下达的严格控制建设的污染生产项目和敏感地段的新建、扩建、改建的污染项目。

  新园区将优先鼓励污染物排放低,能耗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效益高,想扩大规模和有长期办厂思路的企业进入园区,并统一纳入园区的建设规划。提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规划期末,园区建设项目生产工艺废水处理率、工业机械设备降低噪声、固体废物综合回收利用率都达到100%,工业区绿化覆盖率将达30%。新园区将被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园区。

  青海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原有的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和青海大学同处城北区,地域相连。资源优势是促进共同发展的便利条件和优势,而且青海省机械设备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机床、石油机械、改装车、工程机械以及相关配套行业为主的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和产业集聚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开放型绿色工业园区亟待规划。

  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园以构建“良性竞争、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在园区现有基础上,可与西宁市其他工业园区实现产业互补和差异化发展,提高西宁市工业的竞争力及经济运行效率。

  因此,在现有园区的基础上,将青海大学的科学、人才优势同生物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农业科研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园区功能,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园区基础设施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人才资源的积聚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有利于高新技术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西宁经济是青海省经济的支柱。目前,全省二、三产业主要集中在西宁,将来全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也将集中在西宁。作为西宁市经济发展的聚集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成为调整优化结构,整合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具有我省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完善,能有效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吸引并承接东部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来源:西海都市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