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战略推进向西开放新发展——自治区开创发展新局面纪实

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哈萨克斯坦2009年紧缩银根,但新疆三宝实业集团仍然中标该国投资达20亿元的国家级重点项目。不久前,我区新康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生产的番茄酱拿到了该国的金质奖。2007年7月,新疆紫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全额收购了大不列颠和英国矿物有限公司与塔吉克斯坦合资的公司———塔吉克斯坦泽拉夫尚黄金公司75%的股权。该公司是目前塔国最大黄金生产企业,拥有3000平方公里矿区,黄金储量为172.28吨。
我区企业与个体经营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中亚各国摆摊做生意,到时下走出国门到异国他乡投资办厂、承揽工程以及与中亚各国共同进行资源开发项目建设,体现了十六大以来我区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向西开放有了质的飞跃。一个毗邻广阔的中、南、西亚和俄罗斯诸国,更加充满生机的新疆正以崭新的姿态吸引世界各地的目光。
我区“走出去”战略始于对外工程承包与对外劳务合作。1989年,我区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沙特阿拉伯、加纳等国家开展了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当时的对外工程承包是以做转包、分包工程为主,劳务输出的初期是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帮助种植蔬菜等;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我区企业逐步发展到独自对外承包工程、石油勘探、维修工程等;劳务合作也由刚开始的简单农业劳务输出转化为以工程技术人员输出为主。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由1991年的1174万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4.5亿美元,增长37倍。从1989年至2007年,新疆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共签订协议金额14.89亿美元。经过18年的历练,新疆的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正逐步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高的“三高”方向发展。
应该说,我区对外开放成绩的取得,缘于我区努力提升向西开放水平的结果,实施“走出去”战略,则使我区向西开放的触角伸得更远。
十六大召开的当年,我区对外贸易就以26.9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额实现历史性的突破。2003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同志在自治区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对我区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他明确指出“要认真研究、大力开拓中亚等周边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两头在外,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向西开放水平,在更新层面推动我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公司到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投资办厂和承包工程,联合开发当地的森林、油气、矿产和农业资源,带动我区技术、设备、材料和劳务出口。”
随着梯度开发产业政策的实施,我国东南沿海的传统产业正往中西部转移。这是我区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发挥资源和地缘优势,对接周边国家,承接沿海的产业辐射,进而将新疆融入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之中,把新疆打造成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从此,向西开放成了我区对外开放的主战场,我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大幕也由此拉开。
近年来,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取得重大进展,新疆紫金矿业、塔城国际资源、新天国际、新疆旅游股份等几家企业境外投资达8.2亿美元,开发能源资源取得了积极成效。境外工程承包也初步形成了一支以石油勘探开采(如新疆石油管理局、吐哈油田指挥部和独山子炼油建设工程公司)、成套设备(以特变电工为龙头)和工业与民用建筑(以七星建筑工程集团、北新集团为龙头)为主的骨干队伍。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也促进了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批有比较优势的成熟产业在发展中国家寻找到新的发展空间,与发达国家合作促进了技术的引进。近年来,国际组织对新疆的无偿援助累计达到人民币12亿元,促进了新疆教育、文化、医疗、妇女发展、农村扶贫、改水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区累计境外投资由200多万美元发展到目前的10亿多美元,共签订境外投资协议合同653个,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1个。投资领域包含农业、矿业、建材、电子、食品、高新技术等。“走出去”战略,也使我区企业得以同国际先进企业同台竞技,企业经营管理得到很大的提升,经营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带动我区机械产业、建筑业、农产品、畜产品、特色林果、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事实证明,努力提升向西开放水平,是我区对外开放强大的助推器,也是新疆进出口贸易突飞猛进发展的基础。目前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已全面启动;中哈石油管线贯通运营,第二条西气东输管道正在建设,“乌洽会”的国际展洽平台地位不断提高;我区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推进区域经贸合作的作用日益明显,“走出去”战略助力我区创造向西开放的更大辉煌。
来源: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