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

外企对我省经济充满信心 入滇外资不抛弃不放弃

日期:2009-01-09

  国际金融危机的寒风吹走了珠三角和长三角很多境外资金,而远在云南作战的外资企业却显得气定神闲,没有丝毫撤走的迹象,这显示出了外资对云南经济有足够信心。“我们从来没考虑过撤资,因为云南经济正在转型,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机会。”韩国SK集团在云南掘金煤化工的云南崛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晓伟如是说。
规模大增 760亿省外资金入滇
  据省经合办主任杜勇介绍,整个2008年,云南共签订实施了国内经济社会合作项目4672项,其中经济合作项目达到了4120项,引进省外到位资金达到了761.59亿元,同比增长42.82%,而省政府去年初定下的引进省外到位资金的目标是600亿元,“我们完成了省政府下达任务的126.93%。”杜勇说。而这760多亿资金撬动的社会投资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去年我们云南的国内合作项目到位资金是1313.41亿元,有近600亿元的资金是省内配合省外资金投资项目进行的投资。”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省3076家国内合作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900.84亿元,税金134亿元,解决就业17.33万人,“仅去年,国内合作项目就为我省带来了2.58万个新增就业岗位。”杜勇说。更值得关注的是,省外资金到云南主要以独资形式投资。统计显示,去年省外资金在云南独资经营的项目有3381个,占了云南省国内合作项目的72%。昆明是吸引省外资金进入云南的主要地区,去年,昆明引进省外资金达到213.46亿元,吸纳了近30%的省外资金,另外,曲靖、红河、丽江、普洱也成了外资青睐之地。而去年云南实际利用外资达到了破纪录的7.7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4.5%,仅昆明一个市就拿下了78%的实际利用外资规模。
产业健康 两亿美元抄底房地产
  今年爆发的金融海啸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在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双重压力下,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应声下跌。深圳、广州等城市的房价跌幅超过40%,摩根大通紧急抛售其在上海房产以减少投资损失。一时间,国内地产业饱受寒冬煎熬,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云南房地产业却赢得了外资的特别关注。省经合办的统计显示,去年云南实际利用的7.77亿美元外资中,就有两亿美元投向了房地产,一举超过了外资之前最青睐的制造业,占到了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20%以上,“地产业实际吸引外资比制造业整整多出了4000万美元,成为云南利用外资的主要领域。”杜勇说。
  一位外资地产开发商认为,云南房地产业总体健康是去年外资逆市进入的根本,因为他的团队所做的市场调查显示,目前昆明的房价还很接近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最重要的是,云南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还将为地产提供消费后劲。”同时,美国次贷危机对地处二线城市的昆明地产业冲击相对较小,昆明地产一定程度上成了外资的避风港,“云南省出台的拉动内需保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也是外资投向昆明地产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外企对我省经济充满信心 入滇外资不抛弃不放弃

  投资升级 二三产业引资力增加
  和传统的制造业瓜分外来投资资金的不仅仅是房地产,云南的教育、医疗保障等行业也对外资展示出了强大的磁力,“外资投资产业的变化,说明了云南经济产业正在升级转型。”杜勇说。去年外来资金投在第三产业的项目高达1901个,到位资金达到166.87亿元。其中,文化产业项目达到了118个,吸引外来资金16.72亿元。2008年,云南省外来到位资金在一、二、三产业的分布比例由2007年的1.19∶82.45∶16.35改变成了1.76:76.32∶21.91,第三产业上升了5.56个百分点,“这个变化表明我省以资源为主的招商引资合作方式正在转变,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吸引力正在增强。”杜勇说。
  一直以来,云南招商引资的根本就是初级资源,外来资金投资领域的逐渐转变,是云南经济产业逐步升级的一个信号。据悉,2008年,云南的GDP将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增加1000亿元左右,财政收入将超过1300亿元,这是外来资金进入云南投资升级转型的基本经济条件。
  外企坚守 对我省经济充满信心
  虽然云南崛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没有撤资的想法,但在国际经济寒风中还是减缓了投资步伐,“国际金融危机对外资进入云南还是有不小影响。”杜勇明显地感觉到,去年上半年省经合办非常热闹,因为前来找他洽谈项目的外资企业很多,“但到了下半年,尤其是4季度,冷清了不少。”杜勇透露,目前外商投资项目推进速度、资金到位规模、外商投资的踊跃度,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有所降温。一家中美合资制药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国际金融危机等复杂因素下,这家制药厂去年业绩基本没什么增长,“虽然寒冬很漫长,但我们还是会在云南坚守下去。”这位负责人说。
  杜勇分析,云南没有出现珠三角和长三角外资大面积退潮的情况,是因为到云南投资的外资企业大部分的市场都不在国外而在国内,“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了最有效的缓冲。”另外一个原因是,在滇投资的外资企业,主要是依赖于云南特色资源,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只要能保证外来资本长期获利,他们是不会因为短期的经济调整而轻易撤资的。”杜勇说。

来源:云南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版权所有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洪湖西路16号    邮编:401121    电话:023-67575000

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12325    易地扶贫搬迁咨询电话:023-67575148    虚拟货币“挖矿”投诉举报电话:023-67575292

渝ICP备08000498号-10    网站识别码:5000000043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