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部门动态

2008年广西交通运输业呈平稳运行态势

日期: 2009-05-05
字体:

2008年,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广西各运输企业紧紧抓住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机遇,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变化,逐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强化经营服务意识,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广西交通运输业运行平稳。

一、全区运输业运行情况

2008年,广西客货运输周转量实际完成2002.5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4.7%。主要表现为:

(一)1-12月,铁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实际完成1100.96亿吨公里,同比-0.2%。其中:国家铁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实际完成1043.89亿吨公里,同比-0.2%。国家铁路全年旅客运输周转量达186.47万人公里,同比增长7.9%。

(二)1-12月,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实际完成420.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8.0%。其中:旅客运输周转量完成563亿人公里,同比增长8.0%;货运周转量完成79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9.8%。

(三)1-12月,水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实际完成481.6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7.8%。其中:旅客运输周转量完成3.24亿人公里,同比-1.6%;货物运输周转量完成480.0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8.2%。

二、全区运输业运行特点

2008年,广西交通运输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经营环境,经济运行平稳,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主要特点有:

(一)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2008年,大规模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出省、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努力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全区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达384.29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实现广西铁路、公路、水路的运输线路总长度达103460公里,比上年增长1.9%,民航运输也逐步形成了以桂林、南宁为中心,6个民用机场,连结14个国家和国内26个城市、150条航线的国内民用航空网。初步建成了现代化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不断扩展交通运输网络,为交通运输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铁路线路不断延伸的同时线路质量也不断改善。2008年12月8日,洛湛铁路(广西境内)铺设铁轨完毕,铁路里程又增加282公里。在铁路线路不断延伸的同时,线路的质量也不断改善,随着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如期完工,区间内大幅提速,从柳州到贵阳的行程由14小时缩短到6.5小时,客货运输由时速40公里提升到120公里,客车通行能力由9对增到45对,全线运输能力由500万吨提高到1500万吨;南昆铁路全线实现电气化,货物列车通行能力由8对增至42对,客运列车通行能力由1对增至5对,运输能力由初期的1000万吨提高到2600万吨,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南防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后,港口、铁路货运实现了“无缝衔接”,两种运输方式更加有效协调配合,制约出海、出港的颈瓶得到了缓解。2008年,国家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2416.2公里,复线里程达518.7公里,电气化里程达514.6公里,铁路机车中内燃机车399台,占所有机的比重达88%。

2、公路总量持续增长,公路等级不断提高。2008年,全年建设高速公路项目17个,1688公里,全年新开工4个,479公里,建成高速公路比上年增加302公里,达2181公里,这是广西高速公路建设史上继2003年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000公里之后短短五年时间取得又一历史性突破;全区二级公路达到7812公里,比上年增加487公里;广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9273公里,比上年增加5071公里;公路密度由上年的39.8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41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总量持续增长;公路等级里程占总里程的73.58%,公路等级不断提高;有铺装路面的公路里程由上年的14439公里增加到20516公里;公路绿化里程由上年的32545公里增加到68852公里,绿化率由上年的34.5%提高到69.4%。公路技术含量不断加大。

3、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县际和农村路网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全年完成投资达44亿元。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交通项目基本完成;2008年政府为民办实事交通项目提前2个月并超额完成建设任务;全年累计新增74个乡镇通油路、720个建制村通公路、320个建制村通水泥路,新增农村客运站点91个、便民候车亭150个,又有379个建制村新开通了客运班车。五十大庆献礼项目农村公路工程建成村级道路1.1万公里,比原计划提前6个月并超额完成3500多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二级公路、乡乡通油路、87%的建制村通公路、40%的建制村通油路,建制村通班车比率上升到82.24%。

4、沿海港口和内河航运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港口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累计完成水运建设投资29.8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沿海港口累计完成投资25.1亿元,是上年的1.75倍,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新增港口泊位16个,沿海港口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达40个,内河累计新增便民码头25个,完成渡口改造和渡改桥项目58个,安排乡镇旅客渡船更新改造153艘。全年新建投产港口吞吐能力1542万吨,目前全区港口总吞吐能力达13121万吨,其中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达8766万吨,内河港口吞吐能力4355万吨。

(二)运输结构逐步改善。2008年,广西主要运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铁路客货运输周转量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1.2%降到55.0%,下降了6.2个百分点,但仍是主导广西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9.9%升到21.0%,占有大部份短途运输的客运市场和广阔的农村货运市场;水路客货运输周转量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8.82%升到24.1%,所占比重明显增大,广西出海、出港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三者的比例为55:21:24,运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日趋合理。

(三)全区交通运输呈现恢复发展态势,增长速度迅速回升并加快增长。2008年,广西各级党委和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带领各族人民克服各种困难,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经各部门共同努力,确保了交通运输迅速恢复生产,经济正常运行。全区交通运输客运量累计完成6.68亿人,累计增长8.3%,增长速度低于去年同期1.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快2个百分点;客运周转量累计完成771.34亿人公里,增长8.0%,增速低于去年同期3.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快1.5个百分点,比二季度快0.9个百分点,比三季度快0.7个百分点。货运量累计完成58069万吨,累计增长15.8%,增长速度高于上年同期累计2.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快5个百分点;比二季度快7.4个百分点,比三季度快6个百分点。货运周转量累计完成1754.86亿吨,累计增长15.7%,增长速度高于1-3月累计6.3个百分点,比二季度快4.2个百分点,比三季度快2.3个百分点。客货运输周转量累计守成2002.59亿吨公里,增长14.7%,增幅比一季度快5.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经济呈现恢复发展态势,增长速度迅速回升,并逐月加快。

1、铁路运输客运逐月回升。虽然年初广西因雨雪冰冻灾害给全区铁路旅客运输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今年广西铁路旅客运输增加清明和中秋两个客流高峰、铁路部门以增开多对临客列车的措施来增加广西城际列车开行密度、以旅游带客运的行动来促使广西和外省“银发族”乘坐专列出游人数增加一成、广西及相邻省份的外出打工族提前经南宁和柳州中转返乡等多个因素,保证了广西的国家铁路全年旅客运输周转量达186.47万人公里,同比增长7.9%。

2、铁路运输货运增速减缓 。今年广西铁路货物运输增速处于减缓势态,广西的国家铁路全年货物运输量仅完成9253.7万吨,同比仅增长2.8%。因素一,前三年广西国铁货物运输大幅增长,货运量三年翻了一番,2008年在铁路运力不变、且处于高位运行的情况下,造成运输量增速回落;因素二,年初冰冻灾害期间,广西铁路运输线路受阻,经铁路进出区内外的货物几乎停止运输,造成运量减少;因素三,“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广西铁路运往西南方向的货物以抗震救灾物资为主,而西南方向运往广西贵港等地的电煤锐减;因素四,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广西原依赖铁路运输的工业企业产能大幅度下降甚至停产(如:经防城港运往攀钢、重钢的铁矿石已停运,运往柳钢、武钢的铁矿石急剧减少,仅此一项就使防城港的铁路货物运输增速从23%回落至9.3%;柳钢产能下降一半,鹧鸪江站的铁路货物运输减少23%),正因为广西以矿石、电煤、钢材、铝锭为主的铁路货物运输量的锐减,仅靠石油天然气及制品、木材、白糖及农副产品等货物的运输,难以保证全区铁路货物运输高速增长;因素五,黔桂线的改造,致使广西往黔桂方向的货物运输基本停止;因素六,经广西铁路运往西南方向的湛江、茂名石油产品的运输量逐月递减;因素七,广西铁路主要以管内货物运输为主导,出省、出海的长途货物运输量不是很多,运输距离大幅度缩短,因素八,南宁铁路局2008年货物运输任务只完成年度计划的93%,缺口为500万吨,相当于一个月的运输任务量没有完成。因此全区铁路货物运输周转量出现了负增长。

3、公路运输客运大幅回升,货运增长明显加快。客运方面:1-12月,客运量累计完成60645万人,同比增长8.4%;旅客周转量累计完成563亿人公里,累计增长8.0%。货运方面:1-12月,货运量累计完成64884万吨,累计增长16.0%;货运周转量累计完成799亿吨公里,累计增长19.8%。主要因素有: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夯实了道路运输的基础,1-12月,完成投资100.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8%,二是随着城市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快速增加以及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了消费的加速增长,从而拉动了出行需求;三是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农村公路的改善,乡镇和行政村通达通畅率的提高,农村客运班线逐步延伸到村屯,农民兄弟出行难、运输难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四是交通装备不断改善,客运汽车向高速化、专业化、高级化迈进,货运汽车逐步实现重型化、专用化和厢式化,运力结构更趋合理,为公路运输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促进了公路运输持续增长。五是南百高速公路、平乐—梧州段高速公路开通后,运能及效益明显提高。

4、水路运输客运继续下滑。水路的客运量从2006年以来逐月萎缩,1-12月,客运量累计完成1081万人,同比下降3.4%,旅客周转量累计完成32400万人公里,同比下降1.6%。主要因素有:一是由于水运部门和相关企业调整了运输方向,内河航运逐渐退出客运市场,重点开发货运市场,做大做强货运。二是桂林、北海涠洲岛短途旅游受年初冰冻雪灾、洪水和台风等自然灾害因素影响,旅游人数锐减。三是国家禁止越南边境旅游,北海—下龙湾线被迫停航。四是调整统计口径,内河摆渡人数不再作为客运量统计。

5、水路运输货运高速增长。港航运输部门和运输企业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市场,货物运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货运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且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不减。1-12月全区水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实际完成481.6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7.8%。其中货物运输周转量完成480.0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8.2%。主要因素有:一是不断加强和完善水运行业的管理和服务,日益规范水路运输市场秩序,二是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积极引进广东、福建和江浙等地的沿海运力落户广西,三是近年来不断加大港口建设的投资,年初新建成的16个生产性泊位,新增沿海港口吞吐能力2733万吨,四是大幅增加运输工具,仅防城港市新增45艘海运船舶,新增109089载重吨,运输船舶向大型化、标准化发展,优化升级运力结构,发挥自身优势扩大运能。五是开通了北海---香港专用集装箱航线,拓展了东北粮食货运。

三、存在问题

(一)公路、铁路、航道、航线没有形成大交通网络框架,各自的通道能力不足,技术等级偏低,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配合不够等问题突出,交通运输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广西经济建设的发展。

(二)广西公路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广西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建设严重滞后,不利于形成一张通达四方的出海出边高效交通网络;二是交通行业具备创新能力仍显不足,核心竞争力仍需提升,道路运输业不稳定性仍未能很好地解决,三是公路运输经济成份复杂,运力分散,难以集约型经营,缺少处于主导地位的大而强的企业,四是燃油价格不断上扬,各种运输费用急剧增加,运输成本高,五是行业服务与监管不够到位,受这些因素影响,广西公路运输综合能力大打折扣,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以贵港为中心的内河港航道等级低下,通航能力差,港口技术装备不足,泊位等级低、专业化泊位少。个别船闸开闸次数较少,季节性船舶堵塞现象严重,影响船舶正常通航,尚未形成内河中转联运的能力,影响了桂东南乃至广西经济发展。

(四)沿海港口基础设施仍较薄弱,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沿海港口在港口规模、通过能力、现代化水平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五)国际金融危机对广西经济和对外贸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影响波及广西的交通运输业。

四、基本对策

(一)培育运输业发展动力。紧紧围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为广西交通业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二)继续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的重大决策部署,抢抓机遇,积极筹措资金,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提高铁路等级,尽快与东南亚的路网接轨,打通通往云贵川、湖南和广东、香港、澳门方向的高速公路通道,建设连接沿海港口的多条高速公路,加快构筑公路、铁路、航道、航线组成的大交通网络框架,打造广西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进一步增强运输能力,缓解全区经济高速运行带来的运输压力。

(三)大力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高速公路及县乡公路网、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系统、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与周边省份连接的出省高速公路通道的建设,提高连接泛珠三角区域出省高速公路通道能力。提高内河航运水平,加强枢纽港内集疏运系统的衔接配套,加快水运业和多式联运发展,为广西长远发展提供大运量、低成本的交通支撑。

(四)交通建设重点向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加大乡镇(农村)渡口达标改造及渡改桥力度,进一步延伸公路触及末梢,全面提高农村路网通达程度,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化、公交化,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群众出行条件。

(五)全面加大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紧紧围绕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实现“十一五”期末建成沿海亿吨大港的目标,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沿海港口码头建设,抓好沿海港口和港口后方集疏运体系建设,内河航运方面,加快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和右江梯级渠化建设,加快贵港至梧州Ⅱ级航道、桂平二线船闸等续建工程建设,千方百计破解内河航道窄、枯水季节塞航、停航的制约颈瓶,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

(六)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秩序。继续完善“绿色通道”网络建设,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便畅通。要加大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力度,继续进行运输市场的专项治理,坚决打击各种非法经营活动,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秩序,切实维护交通运输行业的稳定。

来源: 广西统计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