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增速连续7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的内蒙古自治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危”中觅“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始形成科学发展的新机制,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这里春光灿烂
国际金融危机如内蒙古常见的寒流给我国经济带来阵阵寒意,但内蒙古不少地方应对有方、受影响较少。这被一些经济界专家称为“冬天里的春天”。
近日采访了内蒙古西部的鄂尔多斯市、包头市、东部的通辽等市,看到这些地方或受到的影响较小,或经济回暖较快,经济稳定发展,呈现出持续发展、春意盎然景象。
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都居全区各盟市第一的鄂尔多斯市,一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0.4亿元、财政收入10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和89.5%。煤直接液化、间接液化技术都已拿出了合格的油品;煤基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一批重大化工建设项目在加快推进;汽车产业园区等四大物流园区建设有序进行,总投资104.8亿元、建设总里程556公里的7条铁路在境内同时开工建设。
重工业城市包头市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同比也分别增长17%和20%以上。去年底停产半停产的126户企业,已经有90户恢复生产,剩下的进入结构调整和淘汰的深层次阶段。尤其可喜的是,多年培育的装备工业异军突起,仅风力发电机的生产,就增加产值50亿元。位于内蒙古东部的通辽市,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同比均大幅度增长,势头强劲。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10月份后,钢铁、煤炭、化工、有色金属等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内蒙古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增速大幅下滑,不少企业经济困难加剧,年底有1112家企业停产半停产。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自治区党委、政府沉着应对,精心组织、多措并举、积极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还特别召开了全区2009年1月份经济形势分析会,综合施策,投资与消费双向启动,新型工业化、现代化和农牧业产业化互动,终于实现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良好开局,全区经济运行止跌回暖。统计显示,内蒙古一季度完成生产总值1471亿元,增长15.8%,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全区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316.15亿元,同比增长了34.4%。
同时,一大批着眼未来发展的重点项目纷纷开工,增加了内蒙古发展的可持续性。今年全区确定的75个计划新开工项目中,一季度已有中国重汽包头专用车、神华鄂尔多斯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盾安控股850兆瓦风电整机等27个项目开工建设。
抢抓机遇 化危为机
在内蒙古一些地区采访,明显感受到各地主动应对、抢抓“危”中之“机”的精神风貌。
在部署今年的工作时,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说,要坚持解近忧与谋长远相结合,努力实现在困难中发展、崛起和提高。危机带来市场倒逼机制压力,危机加速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危机凸显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为内蒙古实现新一轮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承接先进生产力转移、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了新的机遇。
不少地方干部和企业经营者表示,内蒙古今天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就源自困境中的崛起:煤炭工业长达十几年困境之后,有了今天技术改造、层次提升的产业革新;上世纪90年代肆虐的沙尘和生态恶化问题突显之后,有了今天围封转移、集中发展、城乡统筹的新模式;一次次不断升级的“环保风暴”之后,有了今天拒绝污染、拒绝低水平GDP的全新发展理念。
这种独特的“危机观”让内蒙古面对危机再次选择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化危为机”。
煤化工是鄂尔多斯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主导产业,但面对市场的饱和、油价的下跌,市里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另辟蹊径,将原来过剩的甲醇生产转化为有市场的煤制天然气生产,新上了46亿立方米规模的煤制天然气生产项目,又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是近年来制约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扶持中小企业渡过金融危机,自治区金融办积极扶持部分行业核心企业组建小额贷款公司,依托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一体化平台,向融入核心企业经营链的中小企业、工商户发放贷款,实现了优势互补,取得了有效突破。至3月底内蒙古已批准组建小额贷款公司158家、注册资金总额125亿元,累计放贷1万多笔、28亿多元,为不少中小企业解了燃眉之急。预计这些小额贷款公司年内可为中小企业提供150亿元的贷款支持。
伴随经济发展速度的回升,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区经济发展质量得以改善。一季度,全区煤炭、电力、化工、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6大优势特色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17.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九成以上,同比增长了20%。原有的“弱项”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发展加快。一季度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46亿元,增长了20.6%。
科学发展正当时
内蒙古资源富集,多年来自治区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次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了全区干部群众科学发展的认识,各地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自觉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大批靠煤发家的“煤老板”们,如今踊跃投资矿井机械化改造,提升煤矿的安全技术水平。内蒙古汇能集团董事长郭金树说:有的煤矿,刚刚几千万元买回的高档普采设备,因为“不上档次”就卖掉,重新购置机械化综采设备。
地处煤海中的内蒙古源丰投资公司,原本是一家从事焦化产业的企业,如今他们自觉选择了生物质发电。据投资者何刚荣介绍,焦化是赚钱快、赚钱多,但建两台1.5万千瓦的沙柳发电机组,在保障企业稳定收益的同时,可带动牧民种植沙柳约70万亩,每年可保农牧民增收6000万元以上。这样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沙漠增绿的事,“我认为就是科学发展,前景更好。”
内蒙古抓住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有利时机,积极承接先进非资源型产业转移,着力培育发展新优势。据了解,仅鄂尔多斯市已新引进项目20个,其中13项已落地开工,承接发达地区先进产业转移协议引进资金总额1311亿元。全区以运输机械、工程机械、化工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稀土、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光伏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应对危急中异军突起,一季度增幅分别超过了40%和20%,比重和贡献率显著提高。
随着高耗能产品增长的大幅度回落,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水平进一步提高。据统计,一季度,内蒙古电解铝产量增长4.8%,回落了27个百分点,电石、铁合金的产量则分别下降了30%和22%。同时,长期以来寻求突破的光伏电池、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等标志性、战略性项目都取得重大进展。
位于包头市的东方希望铝业执行总裁段雍自信地告诉记者,危机在暴露出传统发展模式不足的同时,也验证了科学发展的优势。因为采用了先进的铝电联营模式和严格的成本控制,企业经营得很好。
来源: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