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灵山县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坚持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动摇,全力做好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在应对挑战中开创新局面,在克服困难中实现新发展,圆满完成第一季度预期目标任务。一季度,全县经济呈现出回暖、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初步测算,实现生产总值222047万元,同比增长16.27%,财政收入13300万元,增长16.26% 。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经济高位快速增长,二、三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初步测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222047万元,同比增长16.27%,增幅同比提高3.4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982万元,增长11.42%;第二产业增加值103894万元,增长18.21%,同比提高9.3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96149万元,增长17.73%,同比提高8.7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5171万元,增长15.88%。
三次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2%、52.6%和
36.2%,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8、8.6和5.9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恢复增长快。农林牧渔业生产恢复发展,实现总产值81163万元,同比增长11.42%,增幅提升了15.94个百分点。一是农业产值增长28.25%。由于上年受历史罕见的冰冻灾害天气影响,造成了蔬菜、香蕉等作物产量减收。而今年一季度气候比较暖和,蔬菜、香蕉产值分别同比增长6.87%和125.75%;二是牧业产值增长7.32%。主要是重大动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趋于平静;畜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生猪、奶牛、家禽发展较快。生猪出栏12.91万头, 肉用牛出栏0.57万头, 肉用羊出栏0.82万头,家禽出栏778.84万羽,同比分别增长8.21%、9.62%、7.89%、8.89%;禽蛋产量1844吨,增长21.88%;牛奶产量842吨,增长11.38%。
(二)规模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87家,比上年底增加25家,完成总产值70525万元,增长23.83%,其中增长达50%以上的有46家。实现增加值21461万元,增长25.74%。工业生产最突出的特点:一是规模工业发展快,呈现前所未有势头。仅在第一季度规上工业由年底62家发展到87家,增加了25家;二是重工业增长强劲。重工业完成总产值31903万元,增长40.20%,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67.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6.0个百分点。三是非公有经济较快增长。非公有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61505万元,增长27.5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7.8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3.2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为经济发展增强后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3839万元,同比增长42.92%,占季度目标的121.99%。其中:城镇投资28593万元,同比增长54.58%,占总投资额53.11%,保持城镇投资强劲增长势头,强力拉动全县投资高速增长。其中新开工建设项目29个,完成投资21396万元,占总投资40%;制造业投资20280万元,占城镇投资70.93%;房地产投资8837万元,增长89.84%;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14个,投资15487万元,同比增长127.98%。
(四)消费市场活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298万元,增长19.37%。主要是:
⑴县城市场发展快于农村市场。从销售地区看,县以下实现零售额62431万元,同比增长18.20%,县城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1867万元,同比增长21.74%,比农村市场高出3.54个百分点。
⑵限额以下和个体户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快速增长。限额以下和个体户实现零售额89879 万元,同比增长23.73%,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95.31%。
⑶非公有经济发展快速增长。从经济类型看,私营经济零售额7326万元,增长17.86%;个体经济零售额76835万元,增长22.94%;其他经济零售额1575万元,增长243.89%。
(五)交通通信发展迅速。全县实现客货运输周转量4.4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4.80%;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8421万元,增长23.09%。
(六)财政收入实现首季“开门红”。尽管国际金融危机仍在继续曼延,但灵山县财政收入却逆势飘红。全县财政收入13300万元,增长16.2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353万元,增长36.12%,实现财政收入首季“开门红”。
(七)金融运行稳健。3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增加了159024万元,同比增长21.36%,其中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加了113617元,同比增长20.3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加了45407万元,增长24.55%。
(八)招商引资。全县引进国内协作项目7个,合同金额5950万元,增长21.43%;引进到位资金28850万元,增长32.04%。
(九)居民收入明显增加,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由于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高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26元,增加775元,增长19.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12元,增加117元,增长11.7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加了86949万元,同比增长18.90%。
二、存在问题
㈠、农产品的价格有所下降,农业增产但产值增幅不大。
㈡、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工业效益下滑,工业产品产销率低,亏损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仅有79.36%。亏损的企业有17家,亏损面达20%;亏损总额653万元,同比增长150.67%。实现企业利税总额3138万元,下降29.49%。
㈢、投资方面:1、开工建设项目数虽然大幅度增加,但项目规模偏小,难以支撑后三季度投资高速增长的后劲。目前在建项目43个,新开工项目29个,同比增加15个;其中计划投资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只有1 个,暂时没有计划投资超亿元的项目开工建设。2、各镇投资进度不均衡。其中灵城镇投资28808万元,占全县投资总额72.58%,其次,除石塘、檀圩、旧州三个镇投资超过1000万元外,其余8个镇没有上报投资额。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及建议
1、抢抓政策机遇,重点推进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力拉动作用。一是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一园三区”为载体,加大对意向性明确的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力争引进一批可以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大项目;二是加紧追踪149个重大项目的建设落实情况,使项目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大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含量和自我创新能力,壮大工业规模和实力。
2、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充分利用国家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根据企业的现实需要,提供针对性的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发展。重点是:一是做好“一园三区”配套工程建设,搭建工业建设平台;二是做好工业项目引进、落户和开工工作。三是利用政策帮助企业扩大再生产融资难的问题,鼓励企业技术革新、开拓市场,增强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特别是指导好当前出口企业的生产和转产工作,力争全县第二季度的出口额增长有转机。
3、做好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产品流通工作,以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除了加强粮食生产外,应该注意做好荔枝、龙眼、香蕉、甘蔗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管理、流通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来源: 广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