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省经委结合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制定的我省7大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意见,今年6月经省政府正式批转。 “意见”提出包括盐湖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钢铁、轻工业以及纺织业7大产业在内的发展规划,拟定未来三年将以“背靠资源、面向市场、横向做大、纵向延伸”为基本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工业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构建以能矿资源和特色优势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的特色新型工业体系。有专家称,这一思路的转变不仅有利于推动青海从“资源富省”向“工业强省”转变,而且也将为整个青藏高原乃至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化工产业
关键词:循环经济
前瞻:到2011年,全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不低于17%,形成以石油天然气及化工、煤化工和盐湖化工各行业纵向延伸和行业之间横向联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我省化工行业以资源的有序开发为基础,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为主线,以循环发展为重点,坚持加快发展与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化工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引进大集团、大企业,构建产业群,实现大型化、高起点、规模化、园区一体化的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产业基地建设。
在稳定原油产量的基础上,我省致力于在石油天然气化工方面形成甲醇及化肥产业基地;煤化工方面,以焦煤综合利用为重点,建设焦化产业园区,发展以合成气高效率转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化工系统循环产业链,发展乙烯、丙烯等产业,为平衡金属镁等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副产品氯气奠定产业基础;盐湖化工则形成以盐湖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的盐化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钾、钠、镁、锂、锶、硼为主线的产业链。化工产业重点关注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盐湖化工与能源化工协调发展。以氯的平衡、硫酸的平衡为重点,积极推进盐湖化工与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的有机结合、综合开发、均衡发展,发展下游加工产业,形成盐湖化工为主体、石油天然气化工及煤化工为支撑的化工产业集群,推动化工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有色金属产业
关键词:产业链延伸
前瞻:到2011年,全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不低于18%;以冶炼及延伸加工为主,配套建成一批耗酸吃氯项目,形成高技术、多品种、低消耗、高产出、产业循环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发展格局。作为传统的支柱产业,我省有色金属产业必须以优势企业为重点,依托资源优势,合理规划产业规模和布局,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推进与信息化的融合,推动产业调整和优化升级,保持有色金属产业平稳发展。
首先要坚持科学发展,提升产业水平。在依托水电优势,适度扩大电解铝产能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高纯铝,为电子材料提供原料保证;对铜、铅、锌、镍等重金属冶炼,则提高产能及产业集中度;钠、锂、钼等其他有色金属,需要扩大生产品种,满足并提高下游压延及合金材料加工的需要。
同时,大力发展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建成国内重要的以铝、铜、铅、锌、镁为主的有色金属生产、压延加工及新型合金材料生产基地。另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力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
新材料产业
关键词:新支柱
前瞻:到2011年,全行业实现50亿元以上的产值,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3%以上,以电子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为主要方向,大力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新材料产业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青海在电力、能源上的比较优势,以电子材料、新型合金材料和化工材料为主要发展方向,来势汹汹,能否最终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是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最大悬念。根据规划,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上将注重培育产业集群,不断提高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信息化技术应用,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努力提高产业发展整体水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未来将获得重点发展的是电子材料包括晶体硅材料、电子薄膜材料、绿色电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合金材料,将初步形成以铝、镁、铜、铅、锌为主的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轻金属合金材料生产基地,以及新型化工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
装备制造业
关键词:配套
前瞻:到2011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每年增长20%以上,形成机床、汽车、环卫设备等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业。
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装备制造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加工工艺水平和基础配套能力;推进兼并重组,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整体实力;集中力量进行重点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把骨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未来三年我省装备制造业把目标锁定在机床、环卫设备、风力发电设备、石油机械、非标准设备和大型铸锻件及基础零部件等几大类产品上。其中机床方面,需要巩固和扩大一些优势核心产品在国内外中高端市场的占有率,通过园区建设,提升机床工业制造集聚度。而风力发电设备、石油机械、非标准设备则是将目光瞄准我省的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以及四大支柱产业、四大优势产业,开发新产品,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装备,促进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及行业发展。
钢铁产业
关键词:产业升级
前瞻:到2011年,钢铁产业基本形成规模适度扩大、布局基本合理、产品特色突出、企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的发展格局。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高纯度和复合铁合金产品产量,满足钢铁、有色、化工、电子等行业的需求。
我省钢铁产业会立足现有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增强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专特钢产品,适度发展普通钢材,积极发展还原铁及不锈钢产品;合理控制铁合金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努力推动钢铁、铁合金产业实现一体化、集约发展及资源循环利用。
三年间我省有望实现全省铁精粉300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为全省钢铁工业发展提供原料保证;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重点研发生产国内需求量大的,附加值高的特钢产品,做专、做精、做强特钢产业;适当发展普通钢材;加快建设不锈钢项目;推进铁合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轻工业
关键词:规模与品牌
前瞻:到2011年,全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0%以上。结合发展生态农牧业,加快特色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利用生物、信息、环保、新材料和新工艺等高新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农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特色食品工业;以特效药、原料药为重点,大力发展有竞争力的医药保健品产业;以昆仑玉、唐卡、旅游工艺品等为重点,加快发展民族传统手工业;巩固和发展重点特色产业。
我省农畜产品加工业缺的是在中外市场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集团。因此,未来3年里,根据我省产业调整规划,农畜产品加工业将进一步壮大“特色种植(养殖)—精深加工—品牌销售”产业链。加快特色生物资源发展,例如沙棘、枸杞等可再生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发展;加快肉、乳制品加工业发展,支持奶类加工企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和集团化;加快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如油菜籽加工业发展、马铃薯、蚕豆等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加快发展饲料产业。
同时,医药保健产业重点则是,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中藏医药种植基地、特色产品生产和研发基地。到2011年,医药保健品行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20亿元;培育5户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
而在民族特色手工业发展上,需要提升昆仑玉、热贡艺术和民族传统手工产品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扩大家具、编织、剪纸、奇石、骨制品、艺术石、藏刀等民族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的产业规模和市场知名度。
纺织业
关键词:提升水平
前瞻:到2011年,纺织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速20%以上。以扩大生产规模和结构调整为重点,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技术复合型转变,促进零散生产向延伸主导产品为中心的产业链、产品群转变,不断提升我省纺织工业发展水平。
据了解,我省在纺织行业发展中将突出加快藏毯业规模化发展,力争到2011年形成70万平方米手工藏毯、350万平方米机织藏毯生产能力,培育3户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把西宁及周边地区建成藏毯行业生产、营销和集散中心,成为“藏毯之都”。同时,加快服装服饰业品牌化发展;提高毛(棉)纺织业配套能力;加快建设产业集中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