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主要特点
1、工资性收入保持平稳增长,收入结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上半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521元,较去年同比增长9.45%。从所占比重看,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现金收入在人均现金收入中的22.1%。其中,农村居民从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收入和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比重均有较大增长,人均收入分别为137元和164元,同比分别增长80.26%和5.13%。主要原因有:(1)全县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两委”干部的工资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人均工资从原来的300元/月左右提高到现在的800元/月左右,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工资也有所提高。(2)随着招商引资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加大,农民在本地打零工的活路较广,且工资水平较稳定。客观增加了农村居民在本地企业就业的机会,拓展了农民务工增收的空间。(3)由于受到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全国各地就业压力持续偏紧,住户不想外出从业,更愿意在本地企业中就业或者从事家庭经营。所以,外出从业得到收入出现减少的趋势,上半年外出从业收入同比下降9.84%。
2、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人均为1732元,增长13.28%。其中,第一产业人均现金收入1539元,同比增长9.46%。第二、三产业收入增速可观,增长19.88%。主要原因是:(1)大宗农产品以及畜产品价格总体上有所下降,但出售水果、蔬菜,玉米等收入的增加以及出栏肉猪,仔猪,鸡等产量的增加使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2)惠农政策的实施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保障,城镇化建设加速了城乡之间沟通与信息交流,大大促进了乡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是推动农民增收的潜力所在。
3、财产性收入大幅下降,同比下降75%,主要原因是今年的土地征用补偿减少所致。
4、转移性收入平稳增长
上半年,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人均为101元,同比增加19元,增长9.78%。从收入结构看,主要原因是:1、国家继续实行粮食补贴、良种补贴、母猪补贴等一系列的惠农政策。2、养老金、退休金收入标准比去年有所提高,今年的新农合医疗保险补偿标准也有所提高。
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特点
上半年,全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方面同比增长了17.14%,除食品和医疗保健支出有所下降外,其他方面支出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1、食品消费支出略有下降,下降1%。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持续受食品类价格上涨的影响,各类主、副食均呈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食用油、豆类、肉禽蛋奶及制品消费涨幅最高。农民购买食品略有下降。
2、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农村居民的收入不断增长,消费的城市化倾向明显,消费能力持续增强,此外,“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消费政策的出台,也释放了农民潜在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在居住、交通和通讯以及文化娱乐及教育方面增幅最大,分别同比增长32.11%、45.45%、46.99%。
三、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1、生产资料成本压力大,持续增收具有不确定性。分析认为农资价格坚挺,生产资料高位运行,导致生产费用居高不下,已成为制约农民特别是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增收的重要因素。
2、农产品价格的下滑,对农民的增收产生直接的影响。今年以来农牧产品价格出现下滑趋势,特别是牧业价格下滑较大,这大大的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给农民增收带来很大的困难。
3、随着各种消费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客观上影响到一部分农村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情绪。更使原本收入不高的农民生活负担加重。因此需引导农村住户合理消费、科学消费,积极做好再生产工作。
4、农民增收观念依赖传统增长方式,还不够科学。因此要积极改变农民的增收观念,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发展非农产业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
来源: 广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