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半年,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节能建设,不断强化企业节能监督管理,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影响能源消耗的因素十分复杂,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难以预测的变数,实现“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仍然任务艰巨。
一、全省节能降耗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万元GDP能耗下降。经国家统计局初步审核认定,2009年上半年贵州万元GDP能耗比上年同期下降4.28%,比全国平均降幅多出0.7个百分点。
(二)能源消费增幅出现回落。2009年上半年,全省全社会能源消费3907万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增长5.0%,增幅比上季度回落17.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GDP增速4.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能源消费91.5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5%,增幅比上季度回落38.3个百分点,高于增加值增速1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能源消费2668.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6%,增幅比上季度回落23.8个百分点,低于增加值增速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能源消费497.49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1.0%,增幅比上季度回落14.2个百分点,低于增加值增速3.9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用能649.56万吨标准煤,增长9.7%,增幅比上季度上升0.8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能消费比例结构与上年同期相比,除居民生活用能消费比例上升外,一、二、三产业消费比例均有所下降,表明各次产业的节能效果有所显现。
(三)终端消费领域能源综合利用成效明显。2006年以来,全省不断加大高炉煤气、煤矸石和热力等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量,2009年上半年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回收利用能源68.2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1.7%。其中回收利用高炉煤气24.57亿立方米,煤矸石14.6万吨、热力6171873.06百万千焦,同比分别增长2.3%、25.4%和16.7%。
二、工业是全省节能降耗的主导力量
2009年上半年,全省工业能源消费2638.98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2%,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比重为67.5%,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增速分别低于全社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能2.7、13.2、8.8和7.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速分别低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能13.2、8.8和7.5个百分点,是带动全省节能降耗的主导力量。
(一)规模以上工业万吨能耗企业比重明显回落。从2009年上半年情况看,全省规模以上万吨能耗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3.5%,这部分万吨能耗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高达91.9%,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的影响为80.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3.3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吨能耗企业能源消费从2月到6月的同比增幅分别是39.4%、27.2%、14.4%、5.7%、3.5%,增速明显放缓。
(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扩大。2009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3%,增幅同比回落7.8个百分点;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4.1%,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速0.3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10.3%,轻工业能耗增幅虽然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但由于其能耗总量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1.7%,对全省工业能耗增长的影响只有4%,只拉动全省能源消费增长0.2个百分点。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4.0%。重工业能耗增幅虽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但由于其能耗总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98.3%,对全省工业能耗增长的影响达到96%,拉动全省能源消费增长3.9个百分点。按增加值增长4.3%,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4.1%计算,2009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0.3%。其中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有23个行业下降,下降面为59%。其中下降幅度超过20%的有7个行业;下降幅度在10%―20%之间的有5个行业。
分地区看,除毕节地区(16.3%)、黔南州(1.9%)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增长外,其他地区均为下降,下降幅度在20%以上的分别是遵义市(-24.6%)、黔东南州(-29.1%),下降幅度在10%―20%之间的分别是铜仁地区(-14.2%)、黔西南州(-17.6%),下降幅度在10%以下的分别是贵阳市(-6.7%)、六盘水市(-4.8%)、安顺市(-8.4%)。
(三)大多数高耗能产品单位能耗下降。2009年1-7月,全省47种耗能产品单位能耗同比下降的有31种,占66%。其中煤炭行业吨原煤综合能耗6.62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29.1%;电力行业淘汰落后机组,火力发电标准煤耗321.59克标准煤/千瓦时,同比下降1.9%;化工行业合成氨综合能耗1583.19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4.4%;建材行业吨水泥综合能耗102.75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7.9%;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1823.36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4.1%;大多数高耗能产品单位能耗都呈现下降趋势。
三、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的推动因素
(一)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高是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的技术节能因素。2009年上半年,全省用于加工转换投入能源总量为2633.55万吨标准煤,产出二次能源总量为1590.86万吨标准煤,加工转换总效率为60.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高,说明单位GDP能耗水平下降,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高直接引起的。其中电力行业通过关小上大,规模能耗效益显现,尤其是一批大型火力发电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投产,使全省发电标准煤耗由上年同期的326.80 克/千瓦小时,降到今年的321.73克标准煤/千瓦小时,每千瓦小时降低5.07克标准煤。
(二)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速回落是拉动能源消费下降的结构节能因素。我省工业耗能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等六大行业。2009年上半年,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5%,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1.7%。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7.5%、3.0%、1.4%、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增长6.8%、16.5%。
(三)政策引导与措施到位是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的管理节能因素。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节能降耗政策措施,全省落后产能淘汰工作有序开展,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全力推进,节能新技术广泛应用,节能降耗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2009年,全省启动了第二批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完成淘汰落后产能497万吨,火电装机0.3万KW ,形成节能295万吨标准煤。对70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利用国家财政补贴政策,在商业民用领域力争推广使用420万只高效照明节能灯,节能 10万吨标准煤。这些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的综合整治,将有效减少能源的粗放利用,将为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奠定扎实基础。
四、当前制约全省节能降耗顺利推进的不利因素
2008年,我省虽然完成了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但从“十一五”前三年节能降耗目标完成进度看,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降幅仅为11.5%,只完成进度目标的54.8%,与三年完成60%的均衡进度目标相差了5.2个百分点。要完成“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0%的目标,后两年年均降幅仍需达到4.9%以上,给节能降耗工作累积了巨大压力。这些压力是多种因素共同制约的结果,认真分析这些因素,对找准我省节能降耗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做好今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重化工业发展趋势明显,支柱产业具有明显的高能耗特征。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结构重型化是这一时期的阶段性特征。2009年上半年,我省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68.2%,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增加值在前10位的分别是电力、煤炭、黑色、化工、有色、非金属、炼焦、烟草制品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除烟草制品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行业外,其它都是重工行业,并且均属高耗能行业。其中电力、黑色、非金属、化工、有色、炼焦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只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9.1%,而能耗却占到了89.3%。2009年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长1.7%,对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的影响为38.8%,拉动规模以上能耗增长1.6个百分点。增加值下降0.5%,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影响为-4.2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2个百分点,综合计算的万元增加值能耗增长2.2%。从能耗的决定因素看,虽然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是朝着能源消耗水平低的方向发展,但是重化工业结构的现状仍将带来能源消耗水平增加,我省今后两年完成节能降耗目标的任务相当艰巨。
(二)高耗能行业复苏将使能源消费总量刚性增加。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和关停小煤矿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贵州电力、有色、煤炭、黑色、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在生产滑坡的同时,相当一批企业减产或破产,从而使全省万元GDP能耗降低率达到6.1%,超额完成去年的进度目标。而在今后两年,除国家明令关停的“五小”企业外,随着经济形势好转,相当一批高耗能企业将会复工生产,势必会增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刚性,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更大压力。
(三)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利于节能降耗。由于我省煤炭资源丰富,能源消费形成了以煤为主的结构,并过度依赖煤炭。煤炭消费比重持续在88%以上,远比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高。煤炭的能效较低,浪费大、污染重,属于低效的能源品种。根据能源品种的发热量测算,原煤与天然气相比,一个标准单位原煤的热量仅相当于一个标准单位天然气热量的53.7%,同时,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等废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先进的工业化国家能源消费结构早已实现了从以煤为主向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转变。从现实经济情况看,我省远没有大量利用石油而抛弃煤炭的客观条件,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近期难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既不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节能降耗。
(四)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刺激能源需求,是节能降耗不容忽视的因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省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居民生活用能大幅度增加,同时还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房地产、商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速了这些行业对能源的需求,刺激了能源消费量的大幅增长。2009年上半年,全省城乡居民生活用能649.5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7%,比全社会与工业能源消费增速分别高4.7和7.5个百分点,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比重为16.6%,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用能209.1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6%,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比重5.4%,比上年同期下降0.02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用能的增加对降低单位GDP能耗产生反作用,也给节能降耗带来不小压力。
来源:贵州省统计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