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我省将开始实施县级劳动保障服务中心“65·1工程”,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每个县建成集65项劳动保障服务内容于1个场所办理的一体化县级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大幅提升县级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解毅在正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对我省今年就业工作情况以及明年推动就业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报告。
1月至9月 城镇新增就业18.92万人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我省提出了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帮助8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万人、运用失业保险基金稳定10万人就业等5项核心目标任务。
为实现目标,省政府确定了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3类重点就业人群,提出基层就业、企业就业、自主创业3个就业方向。
据解毅介绍,目前提出的目标已经超额完成或即将完成。1至9月,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4%,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8.9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2万人的90.1%。新增支出失业保险基金8233万元,帮助659户企业稳定8.1万个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援助了24252户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至少一人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而全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也达到86.9%。
“贷免扶补” 带动8.2万人实现就业
为实现投资拉动就业,我省建立了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与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要求项目实施方案中要明确吸纳劳动者就业的数量,项目开工建设后要同步启动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全省在建和开工的重大建设项目1181项,带动省内农民工就业42.41万人,组织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822个,带动省内农民工就地就业30.26万人。全省新增中小企业贷款500亿元,财政投入2亿元,扶持企业1727个,吸纳就业6.58万人。”
针对我省部分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生产经营困难,被破停产、半停产,职工放假处于隐性失业状况,省政府及时研究制定了我省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援企稳岗“五缓四降三补贴两协商”政策的工作措施和操作办法。截至9月底,全省通过实施政策,共缓缴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费2亿元,少缴社会保险费近4.65亿元,通过新增支出失业保险基金帮助659户企业稳定8.1万个就业岗位。
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为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我省加大资金投入,安排了1亿元创业专项资金,在全国率先出台最优惠的鼓励创业“贷免扶补”政策,即对创业人员提供贷款,免相关收费,提供咨询帮扶,并对首次创业成功者给予创业补助。1月至9月,我省共发放小额贷款15.3亿元,带动了8.2万余人实现就业。目前,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我省促进就业实现新增长的一条重要途径。
今年,在继续推进“415”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的同时,我省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落实培训补贴政策,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此外,还进一步扩大了技校招生规模,组织农村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
“跟踪帮扶” 明年创业促就业着力点
全省明年就业工作将围绕产业发展拓展就业,继续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特别是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突出就业的重要位置。”解毅表示,在制定产业发展计划、经济结构调整、城市管理规划中更进一步强调促进就业的因素,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和非公经济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力度,进一步扩大就业空间。
在继续抓好今年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基础上,解毅表示还将继续加强就业政策与各项政策的协调和衔接,形成合力,加强手工艺品制作、家庭订单生产、传统饮食制作、乡村旅游等家庭式生产的就业吸纳能力,大力发展居民服务业、服务外包业和其他各类新兴职业,引导劳动力就近就业,扩大就业容量,并解除一些不合理的政策限制,降低就业门槛。
2010年我省将把创业促进就业的着力点逐步转到“跟踪帮扶”上,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创业小额贷款回收率。同时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把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创业培训作为工作重点,争取技能培训前置,在大学、各类职业院校开展执业技能培训工作,强化求职技能,更新就业观念。加快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建设,扩大技工院校招生规模。
目前,全省60%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站)实现了省、州(市)、县、街道(乡镇)、社区五级联网,多渠道收集、整理、公布用工信息,举办人才供需见面会等多项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在家门口获取就业信息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明年,我省就将实施县级劳动保障服务中心“65·1工程”,即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每个县建成集65项劳动保障服务内容于1个场所办理的一体化县级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大幅提升县级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