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广西的影响显现以来,广西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广西发展良好势头”的总体目标,及时制定、认真实施一系列应对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区工业企业努力克服了严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取得了生产较快增长、效益较大提高的可喜成绩。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区累计完成工业(指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增加值1315.77亿元,同比增长21.6%,继续保持在较快增长的区间。
一、上半年全区工业生产总体形势及特点
(一)重工业继续领跑,大中型企业、非公企业唱主角
今年上半年,全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213.03亿元,同比增长39.6%;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315.77亿元,同比增长21.6%,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增加值912.96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9.4%,同比增长26.0%,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80.9%,同比提高10.5个百分点;轻工业增加值402.8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0.6%,增长12.6%,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为19.1%。
上半年,全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672.66亿元,同比增长22.1%,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达到51.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2%,同比提高35.0个百分点。非公有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723.84亿元,增长23.0%,高于全区增长速度1.4个百分点,非公有企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达55.0%,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二)支柱行业贡献突出,效益显著
1-6月,在全区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占行业面的92.1%,比一季度提高5.3个百分点。
支柱行业贡献突出。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6个行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突出,合计贡献率达到61.2%,合计拉动工业增长13.1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效益显著。受主营业务收入恢复性增长和多方有利因素的共同影响,全区工业企业盈利呈大幅增长态势。1-6月,全区工业效益指数达到254.4,同比提高60.3个百分点,比1-5月提高5.7个百分点。全区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97.4亿元,同比增长225.4%,增幅同比提高277.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八大重点行业盈亏相抵后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45.8亿元,同比增长373.1%,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189.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84.1%。
(三)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销售形势喜人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2010年1-6月,全区重点监测的26个重点产品中,有19个产品累计产量同比增长,占主要产品面的73.1%;有10个产品累计产量同比增幅比1-5月累计提高,占主要产品面的38.5%,累计和当月同比增速达20%以上的分别有13和11个产品。
市场销售形势喜人。1-6月,全区实现销售产值3973.39亿元,同比增长42.7%,比上年同期提高37.2个百分点。在38个大类行业中,有36个行业累计销售额同比增长,占大类行业面的94.7%。其中,有色金属冶炼业增长95.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7.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2.7%,黑色金属冶炼业增长42.1%。
1-6月,全区累计产销率94.3%,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4.9个百分点。
二、当前全区工业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全区工业生产恢复性增长特点明显,工业整体生产形势逐步向好,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上半年恢复较快增长,但保持较快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
自2009年4月工业生产滑坡达到谷底,5月开始进入小幅恢复区间后,全区单月工业增加值增量呈明显递增趋势,生产形势逐步好转。2010年以来,全区工业生产呈波动式较快增长,上半年现价增加值增减额呈马鞍状变化。6月开始出现增速下滑,反映出全区工业生产仍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保持工业持续较快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
(二)经济形势变化影响了工业结构调整的成效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形势较大波动,影响了全区工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实施和实际效果。为了刺激经济保持增长,各级在加大投资力度、扶持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对生产效率较低、能耗和排放较大的行业和企业进行整顿的力度不够,效果不佳,造成各种比例不够协调,从而影响了全区工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效果。
今年上半年,重工业现价增加值比重达到69.4%,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比2008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9%。而重工业比重的提高,则主要依靠高耗能行业拉动。上半年,全区七大高耗能行业合计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4.3%,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3.7个百分点。相比之下,能耗及排放较低、生产效益相对较好的轻工业比重则不断下降,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也有所降低。
(三)受气候异常变化影响,电力生产结构调整较慢
目前全区已进入丰水期季节,水力发电生产加快,而火力发电企业受电网调控生产量减少。但由于从2009年秋季开始的三季连旱,特别是云南、贵州等上游水源地严重干旱,造成全区龙滩电站、岩滩电站、百色水利枢纽等大型水力发电企业严重减产,水电、火电结构调整出现困难,也影响了全区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调整。上半年,全区水电产量为153.5亿千瓦时,火电产量为327.9亿千瓦时,水电:火电生产比例为31.9:68.1,与2008年同期的47.3:52.7、2009年同期的67.6:32.4相比,今年上半年水电:火电生产比例很不理想,电力生产仍以高耗能的火力发电为主。
(四)生产资料进厂价格高企、产成品市场价格回落引起部分主要产品生产减速
6月,全区38个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的当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月回落,回落行业占行业面的63.2%。尽管大部分行业价格产品普遍高于去年,但由于生产资料进厂价格高企、产成品市场价格回落,相对压缩了企业盈利空间,仍引起了部分主要产品生产减速。
(五)实施节能措施对工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今年以来,为了抑制高耗能企业盲目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全区采取了一系列节能减排,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及产能落后企业的措施。特别是加强对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管理,取消对高耗能企业的用电价格优惠等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全区工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三、下半年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推动工业高效、快速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全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吸收、应用先进的电子信息科技、高新设备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现代先进管理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努力提高全区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生产和管理的高新技术含量和水平,以推动全区工业不断加快发展。
二是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转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生产应用能力,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
三是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通过加快培育和实施工业重大项目,加快项目建设和竣工投产速度,如加快沿海造船、北部湾电子产业基地、石油化工深加工、新能源汽车、铝精深加工等重大项目建设,以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保持全区工业协调发展
一是加大对低耗、高效行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努力改善能源消耗结构。如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全区生产规模较大、单位能耗较低的行业,如装备制造(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电气电子制造、医药制造、木材加工等行业,达到调整生产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
二是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整顿力度,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耗结构。特别是通过对全区七大高耗能行业中规模小、排放大、能耗高的七大高耗能行业进行整顿,并引导和扶持技术先进、节能减排达标的企业加大生产力度,以加快产能置换速度,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耗结构。
(三)加快区域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聚集,提高集约发展效率
以推进“14+4”工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努力培育产业的竞争力为目标,大力调整优化区域工业结构布局。以大基地、大项目、大品牌的建设为抓手,以大企业集团为龙头,以产业链的构建为核心,促进产业聚集,努力实现全区工业布局的基地化、园区化、集团化,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工业集约发展的效率。要认真贯彻实施自治区制定的全区工业产业布局整体规划,进一步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步伐,建成若干个行业布局集中、工艺装备先进、生产流程衔接、公用服务设施统一配套、体现聚集效益的产业集群,推动全区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