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部门动态

内蒙古财政收支稳定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日期: 2010-12-21
字体: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收支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财政支持经济发展重点突出,公共支出结构日趋优化,为实现富民强区提供了财力保障。

全区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把支持经济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立足点,围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大财源培植力度,通过加强税收征管和政府非税收缴管理,实现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10年,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预计达到1650亿元,是2005年的3.4倍,2006年—2010年预计累计实现财政总收入5565亿元,年均增长28.08%。 “十一五”期间,全区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大,2010年预计达到2210亿元,5年预计累计完成7486亿元,年均增长26%。

宏观调控政策的适度有力,支持了内蒙古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区各级财政加大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力度,利用中央国债和世行、亚行贷款等资金,综合运用预算、税收、投资、国债、补贴、贴息等财政政策和手段,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在扩大政府投资方面,累计争取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投资300亿元,多渠道筹措落实配套资金,重点用于“三农三牧”、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为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方面,通过实施消费型增值税、提高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取消与停征国家100项及自治区10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为企业和居民减负100亿元左右,有效调动了企业扩大投资和居民增加消费的积极性。

    在建立政府融资机制方面,积极探索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政府融资机制,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大力支持了城镇(旗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廉租房建设和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财政先后出资7亿元,支持设立了14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促进了融资性担保业务的规范发展。

在财政支出快速增长的同时,公共支出结构日趋优化,重点支出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在“三农三牧”方面,全区财政5年累计投入农林水事务资金830亿元,年均增长28%。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惠牧补贴政策,全面实现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支持现代农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水平,改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状况,培育和引导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了农牧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建立了农村牧区公益事业投入新机制,嘎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进展顺利。农牧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989元增加到2010年的5450元,增速为12%;在科教兴区方面,自治区财政对科教文化等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重点向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职业教育发展、高校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倾斜。教育支出5年累计993亿元,为“十五”期间的3.5倍。科技支出69.4亿元,为“十五”期间的8.5倍;在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全区各级财政积极筹措资金,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启动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五年累计1048亿元,为“十五”期间的7.6倍;医疗卫生支出350.5亿元,为“十五”期间的4.4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区财政五年累计安排基本建设支出36.4亿元,重点用于农村道路、高速公路、农林水利、农村电网、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十二五”是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富民强区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全区各级财政部门将紧密结合内蒙古自治区情和财政发展情况,科学制定“十二五”财政规划,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提供财力保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