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县域经济发展呈现五大特点:
一、县域经济高速增长,圈翼增速齐头并进。前三季度31个区县(县域数据均为主城九区以外31个区县合计数)共实现GDP3166.40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较2009年全年高0.7个百分点、较二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比主城九区增速高1.7个百分点,迈入15%以上高增长期。其中,“一圈”县域增长17.8%、渝东北县域增长17.6%、渝东南县域增长16.8%,均高于主城九区。31个区县的增速均在10%以上,增速最快的双桥、城口分别增长27.7%、26.5%,增速最慢的万盛、彭水也分别达到12.5%、12.4%。万州、涪陵、黔江、江津、合川、永川等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分别增长20.1%、19.3%、19.6%、18.4%、16.8%、19.8%,共实现GDP1374.28亿元、同比增长19.1%,占县域经济比重提升到43.4%,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工业支撑作用强劲,产业结构加快优化。一产业和三产业稳定增长,前3季度一产业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12.2亿元、1144.53亿元,增长6.3%、13.3%,与全市平均增速大体相当。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前三季度实现工业增加值1327.27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12个区县增速在25%以上;双桥区、黔江区增长最快,分别达到32.2%和30.9%;江津区、璧山县、城口县、万州区、忠县增速接近30%。工业发展支撑二产业强劲增长,前三季度县域经济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609.67亿元,同比增长24.6%,比全市平均增速高1.5个百分点,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0.8%,首次实现比重过半。
三、投资高位增长,内需双向拉动有力。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03.85亿元,同比增长37.4%,比全市平均增速高6.6个百分点,但比2009年度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022.32亿元,增幅25.8%;房地产投资完成316.92亿元,增幅66.9%,房地产投资增幅强劲反映县域房地产市场仍然活跃。合川、南川、綦江、铜梁、大足、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巫溪、石柱、酉阳等12个区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40%,涪陵、合川、綦江、潼南、璧山、梁平、垫江、武隆、秀山等区县房地产投资翻番,石柱、酉阳房地产投资增长2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56.3亿元,增长19.1%略低于2009年增速,仍然保持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但是,受宏观经济形势以及用地、天然气等要素供给不足的影响,个别区县因重大项目开工不利、引资回落等原因而出现工业投资负增长,如:万盛、双桥、涪陵、城口等4个区县工业投资分别增长-32.9%、-29.4%、-11.6%、-4.4%,发展后劲略显乏力。
四、招商引资有所回落,部分远郊区县引资压力增大。前三季度引进内资685.69亿元,同比增长75.0%,增速低于2009年的95.0%和上半年的91.5%。江津、合川、潼南、城口、丰都、垫江、奉节、黔江、秀山、酉阳、彭水等11个区县引进内资实现翻番,云阳引进内资23.46亿元、增长近7倍;部分区县引进内资效果不佳,长寿、涪陵、万州等引资额较大区县同比增速放缓,万盛区引资额仅为去年同期1/4。仅14个区县实际利用外资,总额3.25亿美元。
五、经济效益整体趋好,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随着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进一步提高,带动县域财政收入整体好转。31个区县地方财政收入、区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344.63亿元、181.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0%、51.4%,比2009年增幅分别高32.1、14.7个百分点,区县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双桥、南川、潼南、璧山、奉节、武隆等6个区县地方财政收入实现翻番,万盛、双桥、长寿、南川、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万州、垫江、忠县、云阳、奉节、黔江、武隆、秀山等11个区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超过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7.0%,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