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部门动态

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效益持续发挥

日期: 2010-12-28
字体:

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政策自2004年实施以来,随着产业基金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产业基金对库区产业发展的带动促进效应已逐步显现:
一是助推了产业发展平台构建。产业基金加大了对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重点完善了园区土地整治与开发、标准厂房、道路交通、供气、供电、供水及污水处理等配套工程,园区承载能力和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已成为库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如市级统筹基金重点支持的长寿化工园区已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3家,跨国企业16家,协议引资超过800亿元,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234亿元,2010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占长寿区工业总产值的20.8%;万州工业园区已建成标准厂房22万平方米,实现工业总产值169亿元。2009年,库区特色工业园区累计入驻企业1412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560.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04.6亿元,占库区工业增加值的43.7%。
二是推动了重大产业项目实施。产业基金对带动效性强、经济效益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项目予以了重点支持。在产业基金的推动下,库区索特100万吨真空制盐、宜化80万吨联碱、大全多晶硅、如意25万锭紧密纺、蓬威石化PTA、天原4万吨甲烷氯化物、美心曲轴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已陆续建成投产,太极药业、美心集团、涪陵榨菜、江东机械、太白酒厂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快速壮大。以巫山小三峡、奉节白帝城、丰都名山、云阳张飞庙为主的长江三峡景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项目和2万亩移民柑橘标准化果园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一批区县城中心商贸重大项目也取得了明显进展。
三是扶持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支持了脐橙、中药材、草食牲畜、蚕桑等骨干产业发展,如奉节县2009年脐橙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实现产值3.64亿元,占该县农业总收入的22%;云阳山羊、肉牛出栏量分别位居全市第一、第二。针对库区人多地少的先天劣势,优先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重点打造了万州区、开县的纺织服装业,忠县、丰都县的加工制造业,以及长寿区、涪陵区的食品加工业,形成了以三峡技术纺织有限公司、美心集团、忠州水轮机厂、紫光天然气化工集团为代表的优势企业。依托长江沿岸、武隆仙女山及武陵山区等优质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产品,有力地提升了库区旅游知名度。
四是提升了移民就业能力。加大对库区移民培训支持力度,重点推进了库区15个区县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设。截至2009年,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累计新建培训用房12.4万平方米,改扩建校舍2.9万平方米,建设实训标准化厂房24.5万平方米,其中万州、巫山、云阳等县基地已开始发挥积极作用。培训就业基地的建设,有力提升了移民就业能力,促进了库区劳务经济发展,仅巫山县就通过移民培训就业基地为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定向培训和输出技工7万多人(次),占该县外出务工人数的50%以上,有效解决了部分移民就业问题。
在产业基金政策的引导带动下,2004-2009年库区产业逐步迈入加快发展阶段。产业发展速度、效益双双呈现高位增长态势。库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4年保持在25%以上;GDP年均增速达14.7%,比全市高出1.3个百分点,2009年达到2489.3亿元,是2004年的2.7倍;15个库区区县财政收入由2004年的41亿元,增加到2009年177亿元,年均增长55.3%。产业结构逐步改善,三次产业比重由2004年的21.0:44.5:34.5调整到2009年的11.9:55.2:32.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8.5%)比2004年上升66.7个百分点。开放水平明显提升,2004-2009年库区实际利用内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85.5%和66.6%,2009年分别达到570.9亿元和8.5亿美元。就业压力初步缓解,库区调查失业率已由2005年的12.8%降为2009年的8.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