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部门动态

江津“十一五”发展情况

日期: 2010-12-30
字体:

“十一五”时期是江津发展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来,江津全区人民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实施“一江两岸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千亿级工业强区、城乡统筹”三大战略,实现了从县级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转变,获得了“十一五”期间的全面胜利。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2010年,江津地区生产总值和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分别达到300亿元、3800美元,年均增长16.1 %和18.7%;地方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两番,突破35亿元、550亿元、790亿元,分别年均增长42.1%、32.3%、33.2%;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6660元、6850元,差距从2.6:1缩小到2.43:1;经济结构明显优化,非农产业达到85%。
二、区域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江津区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大使命,建设“双百城市”,进一步明晰城市发展思路,编制完成68平方公里、70万人口的城市总体规划,实现了由县级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转变的格局;实施“北拓东延”战略,从过去组团式分散发展向集中成片发展转变,凸显“融入主城、一江两岸、江城江景、森林城市”的城市特色。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85.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8平方公里扩大到36.4平方公里。几江旧城“上档升级”,东部新城基本建成,双福新区初具规模,滨江新城快速启动。成功引进8所高校,城市功能和形象不断提升。区域性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外环高速、渝泸高速在境内建成通车,填补了江津无高速公路的空白,江津长江公路大桥成功回购,江津外环长江大桥、九江大道建成通车,西江大道、滨江新城南北大道等城市主骨架道路和迎宾长江大桥开工建设,“半小时江津”优势更加明显,“一江两岸”区域性中心大城市框架基本搭建。
三、千亿级强区战略强力推进
“十一五”期间,江津区抓住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和沿海产业转移等重大历史机遇,以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扶持提升优势产业、加快工业园区的发展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打造千亿工业强区、全面提高江津工业在新经济时代条件下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目标,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招商引资,狠抓重大项目,实现了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工业投资累计完成341亿元,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翻两番,达到550亿元、440亿元、15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100家增加到360家,华能珞璜电厂成为重庆最大的火力发电厂,重齿公司成为江津首家50亿级企业;机械装备制造、汽摩产业、新型材料、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电力能源等六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三大工业园迅猛发展,均已形成百亿级工业规模,产值达到270亿元,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全区创新能力有所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提高到45%、46%。
四、统筹城乡改革取得大突破
建立了重庆最大的现代农业园区(250平方公里),成功引进世界知名的农业巨头企业集中开发,合同引资超过260亿元,完成投资突破4亿元,土地规模经营3万亩以上,集中经营度超过38%,流转土地达35万亩,吸引4.5亿城市资本下乡,成为重庆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统筹城乡集中示范点。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置换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复垦农村建设用地8048.5亩,产生了全国第一张“地票”,农民获地票交易收益2.9亿元。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农民转户进城步伐加快,今年转户农民将超过10万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花椒基因库。荣获了“中国柑橘之乡”称号。
五、民生和谐谱写美好新篇章
五年来,江津区委、区政府实施的各项政策举措重民生、顺民意、得民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缩小到2.43:1,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面推进“五个江津建设”,老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加快建设公租房、廉租房、巴渝新居,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4350户、“一池三改”80多万平方米。就业率明显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由3.16%下降到2.3 %。在全市率先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率先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覆盖,全区103万农民全部纳入养老保险。建立了具有江津特色的“五大困难群体帮扶基金”,向1万户贫困群众送彩电,为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免费营养奶”,加大了对各类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五年累计解决33.8万农村人口(含学校)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455.7公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到100%、油化率达到74.1%,硬化人行便道1400多公里,基本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建立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过去的五年,江津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路子,为加快江津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展望“十二五”,全区人民将继续发扬“敢争第一,勇创新业”的江津精神,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快“五个江津”建设,使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