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永川区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多形式推进职教基地建设,有力推动了全区产业调整和城镇建设。永川职教已成为重庆职业教育的品牌和典范。2008年,温家宝总理批示:“永川的职业教育办得好。要总结经验,全面规划,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把重庆市的职业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盘点“十一五”,永川职教发展主要呈现六大亮点。
亮点一:“城校互动”加快城镇化进程
永川区坚持“城市以职业教育为特色,职业教育以城市为依托,校区建设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的“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着力统筹城市和职教发展的规划布局、资源配置和政策措施,科学确立“做强A区(西北片区)职教办学资源、拓展B区(东部新区)职教办学空间、控制C区(老城区)职教用地规模”发展规划,制定出台将城市基础设施延伸到校园边缘等优惠政策,大力支持职教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职教基地建设总投入近20亿元,新增校舍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基地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4.5平方公里扩展到6.28 平方公里;职教学生由2005年的8.3万人增长为10.95万人。职业院校发展为城市建设直接贡献1.78平方公里,增加城市人口2.65万人,职业院校学生数约占城市人口的30%。职教发展和人才聚集,推动了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和人口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永川城市人口由2005年的30.6万人发展到50万人,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8.4%。“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获首届中国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的最高奖项——优胜奖。
亮点二:品牌建设提升职教影响力
永川区鼓励优质职业院校采取组合、合并、收购等方式,强强联合、以强扶弱,并着力实施名专业、名课程、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生、名学校“六名工程”,推动职教基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10年职教基地职业院校由2006年的30所整合为25所;重庆第二财贸学校、重庆信息工程专修学院成功升格为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永川职教中心顺利创建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永川工商校、重庆经贸中专、重庆外贸校成功创建为重庆市重点中职学校;职教基地的高等和高职院校达到8所,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中职学校达到7所;打造了基础会计、会计实务等市(部)级精品课程;培植了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电子信息等品牌专业;打造了特色“永川技工”品牌,确保职教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2010年,永川成功举办全国首届统筹城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论坛,进一步提升了永川职教的影响力。
亮点三:免费中职搭建平等求学平台
永川区政府自2008年起,每年安排预算1000万元用于免除职教基地内永川籍中职学生学费,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免费中职教育。政府每年按每生每年1800元的学费补贴标准补贴给学校;学费高于1800元/年的,超额部分由学校承担,不再向学生收取学费。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经鉴定合格并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者,其鉴定费由区财政承担50%,鉴定机构承担20%,自费30%。截至2010年底,职教基地中职学生已有27053人享受到免费中职政策,区财政已拨付专项资助经费2454万多元。
亮点四:集团化办学提升整体办学实力
2010年,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工业技师学院、重庆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分别牵头组建了重庆职教基地财贸职教集团、现代机电技术职教集团、春晖农民工培训集团,并得到教育部鲁昕副部长亲自授牌。集团成员间以合作共事的契约和联合办学的协议进行连接,集团成员单位的企业把生产车间建在学校、与学校开展订单培养,职业院校间则实施深度合作办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目前,财贸职教集团已与23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形成了完整的产教结合实训基地;现代机电技术职教集团与渝西地区技工院校整合成立重庆市渝西地区技工教育联合总部,下设重庆工业技师学院重潍分院、华为分院、青山分院、益民分院、永川区分院,实施校际深度合作办学。经贸学校牵头的农民工培训集团2010年培训农民工496人。
亮点五:校企合作提升职教服务能力
开展实训合作,实现“基地共建”。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企业援建。院校利用企业赠送的设备和投入的资金,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如:永川职教中心利用福建亿盛制衣厂赠送价值60万元的设备建设服装生产流水线,利用天津天保酒店逐年投入资金建成旅游专业实训基地。二是引企入校。企业指派专人到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如:重庆文理学院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引进永川宗伦机械公司在校园内建起机械加工厂;永川职教中心引进重庆双杰公司、福建双喜公司在校内建成服装标准生产线。三是校企联建。职业院校主动与企业联系建立实训关系。如:由永川职教中心牵头与永川飞达机械厂、重庆松填汇公司合作,将中央财政支持的区域性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引入企业,初步建成了数控技术和电子与电工自动化两个专业实训基地。有的院校把实训基地拓展到市外,如天津天保、东莞联业制衣等,有效改善了学生实训条件。
开展订单培养,实现“学生共培”。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职教基地的院校已经与全国各地3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固合作关系。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企业通过向学校反馈信息,提供技术人员,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如: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采取“分段式”实习方式分期分批将学生送到企业实践,由企业师傅指导,按照企业标准掌握岗位技能要求和规程;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与企业联合举办了“德昌班”“伟易达班”等定向培养班;重庆机电工业学校为重庆隆鑫集团开设“隆鑫班”,订单培养摩托车生产、装配人才等。
开展技术合作,实现“人才共享”。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课题研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互聘等方面提升合作层次。如:重庆水电学院与重庆水利局、涪陵水务局等单位签订并完成了6项合作协议;福建亿盛公司常年派驻4名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永川职教中心工作,负责培训学生技能,并且完全严格按照企业生产标准流程进行管理和考核,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真实的企业生产流程中,极大提高了劳动纪律、职业思想、专业技能等。
亮点六:园校互动助力地方产业发展
各职业院校积极以永川产业园区发展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充实专业设备和师资力量,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专业,培养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同时,产业园区积极为职教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搭建平台。如,职教基地结合永川区服务外包园区建设,在全市率先成立服务外包学院,遴选了11所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作为服务外包人才万人培养工程的试点院校,实施了五万人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储备工程,使“西部声谷”、银行数据灾备中心等项目顺利入驻永川。永川区凭借职业教育品牌效应和人才优势,吸引了拉法基、沃尔玛、华科事业群等数十家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落户。2010年,永川区引进项目183个,合同引资超过50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达到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