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秀山县突出产业支撑,积极培育金银花、土鸡、油茶、茶叶、猕猴桃五大特色产业,带动农户10多万户增收,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88元, 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
一、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夯实农户增收基础
秀山县明确了种植业以金银花为主、养殖业以“秀山土鸡”为主的两大举旗产业,并以此为重点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基地。“十一五”期间累计发展金银花25万亩,覆盖农户6万户,2010年产鲜花2.1万吨,带动花农实现收入2.56亿元,户平收入4266元,增长68.6%。全县建成种鸡场4家,累计出栏土鸡1249.5万只,2010年出栏土鸡627.4万只,年末存栏241.5万只,覆盖农户9.07万户,覆盖率67.84%;累计发展茶叶种植面积5.5万亩,2010年全县产鲜茶3150吨,带动茶农实现收入2530万元,户平收入1625元,同比增长36%;累计发展高端猕猴桃基地18000亩,2010年发展8000余亩;新建成标准设施蔬菜基地500亩,全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7.5 万亩。
二、提高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条
为解决金银花加工问题,秀山县与市农科院合作研究开发出了金银花烘干设备,“十一五”期间累计建金银花加工厂18家,安装大型加工设备37台,日加工鲜花能力达到200吨,机械干燥花占比达到70%,大大提高了秀山金银花品质。鼓励企业开展金银花深加工,已陆续研发出金银花茶、金银花饮料、金银花蜜炼膏、银天颗粒冲剂、中药饮片、双花饮料等金银花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金银花价值。聘请了土鸡产业发展顾问,与市畜科院合作进行土鸡品种选育;引进鑫民公司发展300万只土鸡标准化养殖场。鲁渝立强食品有限公司已开发出“秀山土鸡”3个系列、7个品牌的产品,投放市场反应良好。
三、建设市场体系,畅通销售渠道
一是建立电子交易平台。通过重庆“望龙门”农业综合服务网络平台、“武陵山”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向社会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开通秀山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二是建设销售市场。建成秀山武陵广场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组织农产品到全国进行推销展示。在全县32个乡镇建立农产品购销网点,在重庆主城区各大农贸市场建立农特产品销售网点,并计划在全国筹建1000家“秀山土鸡”连锁直营店(其中重庆主城200家)。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批发市场。三是与名企“联姻”。与陶然居、永辉超市签订土鸡等农副产品销售合同,与香港烨盛国际贸易行、德国龙尼维克福美公司签订了猕猴桃销售协议。四是加大产品营销。成功举办了首届“重庆·秀山土鸡文化旅游节”,扩大“秀山土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打捆扶持政策,破解资金瓶颈
一是打捆扶持资金,出台鼓励政策。县政府每年安排50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整合部门资金2860万元,建立16项林下经济补贴制度。二是争取银行授信贷款。划拨财政资金200万元作为信贷承保资金,与农村商业银行达成每年信贷2亿元以上资金的合作协议;划拨200万元参股市农业担保公司,承保贷款6000万元;与重庆银行签订了三年信贷10亿元的框架协议。三是调动社会资金投入达2.7亿元。上述措施有效缓解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
五、鼓励抱团创业,发挥龙头带动
一是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秀山县鼓励创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抱团创业,发放政府贴息贷款1.6亿元。积极指导专业合作社建设,“十一五”期间建专业合作社190个,农民入合率达到41%。二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十一五”期间全县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从15家增至47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0家,县级龙头企业37家),品牌开发、商标注册专业合作社农产品18个。到2010年,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创利税、净利润分别达到了3.54亿元、7076万元、5970万元,分别增长了3.5倍、5.8倍、5.6倍,联结带动农户达到4.18万户,带动农户户平增收4495元。三是快速推进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生态农业(加工)园区(其中农产品加工园区3平方公里),已引进龙头企业12家。初步形成了县有龙头企业、乡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发展态势。
六、创新增收模式,实现合作双赢
一是充分利用作物特点,发展套种农业。在金银花、药材、柑橘等基地中套种其它农作物,开创了“金银花+花生”、“金银花 +白术”、“茶叶+花生”等种植模式,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二是挖掘闲置资源和剩余空间潜力,探索养殖新路。采取“荒坡(山)+土鸡”、“树(果)林+土鸡”、“金银花林(药材林)+土鸡”、“种草+白鹅”、“荒坡+牛(羊)”等多种形式养殖秀山土鸡和发展其它畜禽产业。三是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农业组织化。推行了“公司+农户”模式,由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公司负责提供土鸡种苗、饲料、技术服务,农户只负责土鸡生产,公司统一销售;“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土鸡专业合作实行统一供苗、统一防疫、统一回收,提高了规模效益和抗市场风险能力;“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业主把农户的土地租过来,按照集中统一的种植要求,成片规模种植,农户把土地租给业主后靠务工增收,并参股公司赢利的分红,实现了公司与农户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