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石柱县紧紧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前期医改成效显著,“六项工作”得到较好落实,下一步工作思路清晰,“五个着力”全面深化医改。
“六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进。石柱县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全面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同比下降25%。出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助办法》和《政府购买村级卫生服务补助办法》,确保了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正常运转。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石柱县财政补助乡镇卫生院年均1300万元,乡村医生年人均补助达到5000元。二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一步落实。石柱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年人均达到25元,其中县财政按2元/人的标准落实配套资金108万元。按每名乡村医生每月400元的标准,落实了村医开展公共卫生专项财政补助。全县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75%,儿童“四苗”接种率达98.57%,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2.99%。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石柱县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达100%。新建村卫生室128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60%。全县共开放病床1856张,完成了VPN专网、局域网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全县32个乡镇卫生院已全部安装使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四是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石柱县出台了加强人才管理的规定,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900名,2011年招录卫生人才165名。完成各级各类培训2306人次,组织参加骨干医师培训、全科医师转岗等培训81人次,县人民医院成为三峡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医院。五是乡村卫生服务全面加强。石柱县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意见》、《乡村卫生管理办法》等,对全县村卫生室开展以“人员准入、药械采购、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管理。建立了政府购买村级卫生服务新机制,形成有效的考核管理体系。六是中医药事业发展步伐加快。石柱县出台了《促进中医事业发展工作意见》等文件。投入100万元,为乡镇卫生院配备中医基本设备近2000台(件);招录中医本科生47人,32个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室(药房)。
“五个着力”抓住关键
在“十二五”医改工作中,石柱县委、县政府提出“卫生工作覆盖城乡,保证每一个老百姓有病能及时医治”的工作目标,并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抓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看病有地方。加快完成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任务并尽早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培训中心,完成部分乡卫生院搬迁及改扩建,新建村卫生室50个。二是着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使群众看病有医生。开展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完成基层卫生技术人员3年轮训任务。引进一批优秀卫生人才,选送医疗卫生人才到三甲医院培训,培养县级医院学科带头人。建立县乡、乡村“两个互派”和医务人员联系因病致贫户制度,确保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三是着力抓好基本医保和基本药物制度建设,让群众看得起病。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其中政府补助每人每年240元。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70%以上,最高限额不低于6万元。扩大基本药物实施范围,合理选定基本药物品种,满足群众用药需求。建立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器械采购联合体,规范药品器械采购供应。四是着力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让群众少生病。落实人均不低于2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1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5%以上,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62%以上。推广“团队管理、综合服务”模式,推进国家慢性病管理示范县和卫生应急示范县建设,开展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五是着力抓好财政保障投入,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成果。今年,石柱县卫生事业预计投入资金约5亿元。其中:医院建设3.5亿元,医保资金1亿元,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2200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000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2000万元,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训投入300万元,公共卫生机构迁建投入3000万元,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投入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