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首页 > 部门动态

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动态信息(9)

日期: 2010-06-09
字体:

(2010年5月16—31日)

一、2010 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任务
5月20日,市政府印发《关于2010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任务的通知》(渝府发〔2010〕56 号)。通知要求2010 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以“314” 总体部署为总纲,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09〕3 号文件,围绕“求突破、出特色、显亮点、见实效”的目标,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与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专项改革带动,以区县为主,着力突破一批体制性障碍,重点开展“万元增收”、“双轨住房保障”、“户籍改革”、“土地科学利用”、“要素流通”、“城乡养老保险”等六项重点改革,加快探索形成重庆特色改革模式,实现以改革促发展、增和谐。
二、“两翼”农户万元增收
“网络购销”助“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近日,商务部与中国移动在渝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农村商务信息化工作。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马正其出席签约仪式。双方达成协议,中移动将利用在农村地区的通信网络、营销网络以及客户群优势,推广“商贸易”信息产品,快速、准确传递农村市场商务信息,促进解决农产品“三难”问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商贸易”是专为广大农户、农村经纪人、涉农企业、合作社推出的便捷的信息化沟通工具,包括1258288购销对接热线、农商手机报、经纪人信息套餐、涉农企业信息平台、无线购销对接等多种信息服务。通过电脑、手机平台,农户可以轻松获取供求、行情等信息。
市农产品集团与开县共建渝东北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近日,市农产品(集团)公司与开县就共同建设渝东北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开县生活物流园区),签订了战略投资合作协议。该项目位于开县镇安镇歇马村,占地350亩,建筑面积18万平米,其中交易大厅、货棚12万平米,仓库、冷冻、加工整理、地磅房0.4万平米,服务设施0.2万平米,总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年交易农产品量将达到40万吨,交易额35亿元,可实现3000人就业,年利税5000万元。此项目的签订,对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全市农产品经营服务一体化、营销业态现代化、组织发展集团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住房保障
我市公租房建设将由主城向区县推进。继主城区公租房启动建设后,今年四季度,区县公租房也将启动建设。万州、涪陵、永川、江津、合川、黔江6个区域中心城市和长寿、璧山共8个区县年内将启动建设250万平方米公租房。到明年底,这8个区县开建的公租房70%左右要竣工交付使用。今年三季度,重庆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局将正式挂牌成立,随后将出台一系列关于公租房的制度安排。
四、对外开放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签约企业已达69家。5月11日,我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通过了国家11个部门的验收,正式封关运行。截至目前,保税港区已签约企业69家,其中本地企业50家,外地企业19家;已入驻项目17个;已入驻企业24家,正在入驻企业12家。已入驻企业加上原出口加工区的20户企业,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围网范围内注册企业达44户,其中进出口贸易类企业9户,物流类企业19户,加工类企业13户,金融及服务类企业3户。
五、劳动就业
我市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三大群体就业。一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通过引导基层就业、定向培训、就业见习、支持自主创业、市场介绍、机关事业单位招录等措施,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逐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就业政策、就业信息进高校活动。201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争取达到90%。二是促进农民工就业。培育国家级和市级劳务品牌各10个,培育10000名劳务经纪人。开展“返乡创业促进年”活动,建设农民工创业示范区县,扶持创建20个市级返乡创业园区,扶持50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市级重点企业,将农民工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比例由80%提高到100%。到今年底,农民工创业总量达到22万户以上,吸纳城乡劳动力110万人以上。三是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继续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到今年底,全市“充分就业社区”达到60%以上,新创建“充分就业村”1000个。建立健全就业援助机制,统一规划各类服务岗位和社区公益性岗位,统筹用于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进一步巩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成果。
六、区县改革
江北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江北区决定从2010年7月1日起,试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规定凡年满16周岁以上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本区户籍城乡居民,均可自愿参保。全区将有4万余人从中受益,其中绝大部分为农民,为此区财政下半年将“买单”750万元。为了让更多市民更早享受到这种福利,江北区一方面积极做准备,申请纳入第二批试点区县,一方面也决定自行开展试点工作,“扣”出一部分区财政补贴试点费用。为便于今后与市级试点统筹,即将实施的试点社保方案与其他首批15个试点区县的方案完全相同—16周岁至60周岁年龄段为正常参保人员,缴费标准分别为100元、200元、400元、600元、900元5个档次,由参保人员自选档次并按年缴费。
丰都县整合项目资金助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丰都县整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资金4500万元,积极支持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发展,支持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建设完成基本口粮田15000亩、扶持肉牛养殖8400头,种植中药材100亩,蔬菜1000亩,补植补造80000亩。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带动一部分农户实现万元增收。
武隆实行贫困群众信息技术培训全覆盖。武隆是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首批农村信息化扶贫工程试点县。为了使农民会用现代信息技术,全县将建立100个标准化村级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扶贫志愿者的作用,采取夜校学习和农闲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贫困群众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目前已完成15个标准化村级培训基地建设,开展农民电脑基础知识培训1200多人次。正在仙女山新区建设一个100台电脑和占地1000平方米的农村信息化培训中心,实现资源、师资、信息的全覆盖,加快培养1000名信息化致富带头能人,带动3万户贫困农民脱贫,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会用、好用、管用。
云阳县做好五大实事关爱农民工。一是维护合法权益。在42个乡镇(街道)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站、职工帮扶中心和法律援助工作站,并为200名困难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援助资金不低于10万元,确保农民工劳动仲裁争议案件结案率达90%以上。在城集镇自有房屋或租赁房屋居住1年以上的农民工可以参加社区居委会选举。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对返乡农民工开展农业创业、农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进行培训,全年培训1万人。实施“建设行业惠农转移培训工程”,免费培训2000名农村劳动力。建立1个农民工劳务培训输出中介组织,免费培训农民工农村经纪执业人员100人,为3000名农民工提供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服务。三是实施就业帮扶。创建30个“充分就业村”,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万人。将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延伸到60个社区和村。四是提供社会保障。新增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1250人、参加大病医疗保险300人以上。监督建筑施工企业办理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农民工100%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并提高赔付额。五是落实公共服务。新增农民工集体宿舍或公寓5000平方米。对2000名农民工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对500名经济困难的低保家庭农民工子女就读普通高中全免学费,对300名家庭经济困难农民工子女就读大学实行“绿色通道”。向农民工发放数字图书卡100张、免费借阅证100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