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6—31日)
一、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7月28日,我市召开全市户籍制度改革工作会,各区县主要领导、市级部门负责人、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共450多人参加会议,黄奇帆市长作动员部署,刘学普副市长对户籍制度改革意见进行了说明,标志我市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酝酿多时的户籍改革将坚持综合配套、有偿自愿,分阶段推进、分群体实施、分区域布局的总体思路,针对农民转户进城设计了“3+5”政策体系,即农村居民转户后,允许转户农民最长3年内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地的使用权及收益权;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待遇。
根据规划,我市户籍制度改革分两个阶段进行:2010至2011年,重点推进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转为城镇居民,解决户籍历史遗留问题,力争新增城镇居民3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由目前的29%上升到37%;2012至2020年,力争每年转移80—90万人,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7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主城区集聚城镇居民1000万人,区县城集聚城镇居民600万人,小城镇集聚城镇居民300万人。
二、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已全面完成。目前,全市集体林分山到户率达81.4%,林权证面积发证率达97.5%,农户数发证率达98.6%。据国家林业局最新统计通报,我市已成为全国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的12个省区市之一,主体改革的多个指标高于全国总体水平。其中,集体林确权率比全国高出20个百分点,分山到户率和面积发证率比全国高出近40个百分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明晰产权的方式上,根据地域的不同,“量体裁衣”:在人均林地面积较少的“一圈”,采取“分股、分利”的形式落实产权;在人均林地面积较多的“两翼”,采取“分山到户”的形式,分山到户率达到了83%。
三、我市首家金融租赁公司登记成立
全市首家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成立的金融租赁公司,同时也是我市最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昆仑金融租赁公司顺利组建成立,落户江北区。该公司由中石油集团控股,注册资本60亿元,业务范围在传统的融资租赁业务基础上,增加了吸收股东定期存款、向商业银行转让应收租赁款、境外外汇借款等多项金融业务。此前,我市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仅有两家本地企业,注册资本仅4.7亿元,规模较小,作用不明显。该公司的落户,既是招商引资的重大收获,也是争取中央支持、打造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重要成果。
四、上半年农村劳务开发工作成效明显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继续保持增长。上半年,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4.7万人,完成全年30万人目标任务的82.3%,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839.4万人,同比增长4.4%。二是农村劳动力培训全面推进。今年1-6月,全市各类农民工培训项目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6.6万人,完成全年30万人目标计划的55.3%,同比增长1.2%。三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目标任务提前完成。随着我市各类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优惠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截止今年6月,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已经达到22.7万户,完成全年目标103.2%;各类农民工返乡创业实体共吸纳城乡劳动力110.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00.5%。
五、区县改革
我市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在黔江筹建。重庆银监局正式批准黔江区城东诚信农村资金互助社筹建,标志我市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诚信农村资金互助社主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自愿入股组成,具体模式是:由黔江区惠康地牯牛专业合作社牵头并联合30名农户作为主要发起人自愿入股筹建,注册资本68.8万元人民币,主要为社员办理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买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办理同业存放及代理业务,向银行类金融机构融资。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地服务农村金融,该资金互助社将以黔江区城东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入股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采取以信用、农户联保方式为主,抵押贷款作补充的贷款模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为社员提供资金互助服务。
合川区3年计划投入5.4亿元改善农村教育环境。一是计划投入3.91亿元,用3年时间新建或迁建8所中小学,建校舍15万余平方米,解决“大班额”和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二是计划投资2580万元,新增或扩建寄宿制学校14所,新增校舍面积1.64万平方米,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三是计划投入6550万元,引导和推广学生“饮用奶”计划,为非寄宿贫困生提供“爱心午餐”。四是计划3年内投入5500万元实行中职免费教育,从今年秋期招生实施,按每生每年2200元标准执行。五是改善学生就学环境,力争中小学标准化达60%以上。
垫江县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呈现四大亮点。一是实施一批新项目。杨鸡娃种鸡场、袁氏种鸭场、清水湾种鹅场、羽谷种鳅场等4个良种场扩建项目和土鸡、肉鹅、中药材、奶牛等4个产业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获得市上批准,并动工建设。二是新增一批惠农企业。新增重庆百果园酒业、重庆兴发离业、包家裕丰柑桔专业合作社等3个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贷款贴息项目已全面部署。新增的12个涉农企业、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户万元增收的支点。三是建成一批示范片。该县建成1000亩以上规模示范片31个,500亩以上规模示范片59个。参与示范农户17000户,带动农户80900户。四是探索一批新模式。推广“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经营模式,建立土鸡、肉鹅、田鸭、奶牛、山羊、蜂蜜、泥鳅、丹皮等优势产业基地,发展香椿、球菌菇、娃娃鱼、香猪等特色产业生产基地。除传统的“公司+基地+农户”带动模式外,还探索了领养、托管、土地入股、闲置农房入股等新型合作方式,成为引领农户实现万元增收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