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动态信息(17)

(2010年9月16—30日)
一、要素市场建设
中国第一家药品交易所在重庆开业。9月29日,中国第一家药品交易所在重庆开业。全国的药企和医院都可以到交易所挂牌交易。重庆400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近期将进入交易所进行药品采购,交易所将发布交易品种价格指数信息,逐步建立药品价格发现机制和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药品交易所将交易主体、交易过程、交易结果、交易价格等信息全部公开,有利于政府部门对药厂、医院和配送企业的交易行为进行全程监管,对于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遏制医疗腐败,平抑药价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航运交易所挂牌成立。9月29日,我市又一重要要素市场、位于重庆保税港区水港内的重庆航运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重庆航运交易所是今年8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的专业性航运交易服务机构。交易所将形成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聚集航运金融结算、交易、海事、保险、仲裁等航运要素,增强航运业与金融、贸易等其他机构的沟通交往。重庆航交所作为我国内陆唯一的航运交易平台,它的成立将大幅提升我市航运综合服务水平,有力推动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建设,对重庆打造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租房建设
重庆最大公租房项目茶园开工。近日,“城南家园”公租房项目在南岸区茶园开工。这是主城开工的第七个公租房项目,也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一个公租房项目,整个项目占地面积约850亩,总建设规模21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达到156.65万平方米。总计可提供约3.4万套住宅,能容纳7.5万人居住。此前主城区已经启动了鸳鸯、大竹林、华岩、西永、西永微电园、蔡家六个片区的公租房建设,加上区县启动的公租房项目,以及这次启动的茶园公租房项目,今年我市公租房项目已经开工1200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每年开工1000万平方米的目标任务。
三、社会保障
我市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近日,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渝办发〔2010〕283号),将提高筹资水平,调整参保居民住院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提高重大疾病门诊待遇支付水平,提高未成年人待遇支付水平。从2010年起,财政对参保居民补助标准由每年80元/人提高到120元/人。其中,中央财政补助60元/人,市、区县(自治县)两级财政补助60元/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合作医保的群众,选择一档参保的每人每年住院医疗费报销最高达6万元,选择二档参保的报销达10万元,惠及全市2617万参保群众。
我市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待遇。我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又出“新招”,从今年10月1日起采取3项措施,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待遇。一是调整特病参保人员住院“门槛费”。职工医保市级统筹特病参保人员进行住院治疗的,每年度按就诊医院最高级别,只计付一次住院起付标准。二是提高床位费支付标准。将三级、二级和其他医院普通病房床位费的医保支付标准分别从原来的12元、11元、9元提高到22元、20元、18元。另外,对精神、烧伤、肿瘤、传染病床位费的支付标准,在该标准基础上还分别提高5元。三是增加特病病种。职工医保市级统筹新增4类特病,由目前的16类特病增加到20类。据测算,预计这三项措施将为参保人员减轻个人医药费用负担总量达1.4亿元。
四、区县改革
涪陵区出台三大产业扶持补助政策大幅降低农户风险。一是榨菜产业。对早市青菜头种植基地给予每亩200元补助,规划2年内发展早市青菜头种植基地30万亩,全额免费提供早市青菜头种子;对青菜头鲜销单位、组织和大户给予每吨20元补助。二是畜禽产业。对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给予最高2000元引种费补助,对符合全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规划并经申报批准新建的规范化畜禽良种繁育场户,按标准实行1万—30万元的一次性定额补助。三是蚕桑产业。按1%的比例择优确定10个蚕桑特色村,按产量增长速度给予补助5000元—1.6万元;择优确定30个“三高”蚕业示范社,按增长速度给予补助800元—1200元;对高产示范户、标准化共育户、综合利用示范户每户给予补助2000—3000元物资。
长寿区推动小额贷款促进全民创业。 一是突出“三个重点”。整合利用银行、创业指导站、社保所、基层妇联组织等载体,推动政策落实;强化贷款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完善监督程序,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二是把握“三个环节”。抓好贷前审查,做到审核“严、细、准”,有效降低风险、减少成本、提高效率;抓好贷款发放任务逐级落实,在申请、受理、初审、复审、发放等各个环节建立起相关制度,确保贷款及时、准确、安全发放到位;抓好贷款回收,通过建立贷后管理台账、贷款催收记录、风险预警机制,扎实做好贷后管理和跟踪服务,落实专人负责对逾期的贷款进行清理回收,努力提高小额贷款按期回收率。三是完善“三个机制”。健全自身管理机制,做到政策管理规范化;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做到部门协调经常化;健全检查指导机制,做到工作指导具体化。今年1—8月长寿区小额贷款规模突破6000万元,是去年全年的150%。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9亿元,帮助4633人成功实现自主创业,带动1.54万人实现就业。
荣昌县特色畜禽示范基地助推农民万元增收。一是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及示范基地建设。完成渝荣Ⅰ系猪配套系原种场和重庆市原种猪场建设,在双河街道打造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在昌州良种生猪扩繁基地新建1个良种生猪扩繁场。二是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启动清流肉牛养殖园区建设,建设1个肉牛交易市场,新建200头以上规模养殖示范场2个。三是奶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高标准改造宏西等4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建设规模达600头的倍发奶牛场。实施规模养殖场环境整治工作,种植林木3500余株,牧草2000亩。四是肉兔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建设。启动观胜肉兔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工程,新建存栏能繁母兔500只的种兔场1个,新发展存栏能繁母兔200只以上的核心示范养殖大户5户,高标准打造1个肉兔标准化养殖示范园。五是桑园鸡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启动仁义林下鸡养殖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新建18个每批次饲养3000只肉鸡以上的标准化大棚,2个每批次饲养5000只肉鸡的标准化大棚,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民从事林下养鸡。
潼南县四项措施大力扶持蔬菜产业发展。一是在基地建设上,水利、道路、沼气等基础设施由政府建设,对新扩建基地的整治费用采取“9+1”模式,即政府出资90%,受益者出资10%。二是在资金投入上,每年整合中央、市级交通、国土、水务、农综、扶贫及蔬菜等资金1亿元左右,重点投入、重点打造西部绿色菜都。三是在信贷政策上,综合运用贴息、补助、奖励等手段,吸纳民间资本参与蔬菜产业发展;对种植、贩运大户和加工企业给予贴息信贷支持,对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以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每年安排30万元给予奖励。四是在激励措施上,县财政建立300万元的蔬菜产业发展基金,对新建蔬菜基地集中成片达到30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500—2000元不等的补助,对发展蔬菜产业做出突出业绩和贡献的单位、个人予以奖励。